對畫面和鏡頭的把控,場景的布置,演員臺詞的抑揚頓挫,顯得很有“逼格”。
嗯。
逼格。
他喜歡。
……
……
第二天。
在邱木尚且還在睡眠之中的時候。
一篇文章,悄然地在各大微博、微信中進行著瘋狂的轉發,自媒體的文章……有著什么尿性,大家都懂。
但。
偶爾,還是有些好文的。
而這一次,這篇文章的標題名為《邱木,新千年以來東區導演的良心》。
“我們依稀記得,在幾年之前,邱導身上還有著‘變態’‘賣弄深沉’……等諸多標簽,所以,邱導他選擇了改變,為我們貢獻了一部非常輕松,但,不減深度的電影《夏洛特煩惱》。”
這里。
有個有趣的小插曲。
關于《夏洛特煩惱》這電影,原本,在邱木嫖娼門的時候,豆莢評分早已掉到了7.1分。
可。
最近一兩年來。
它的評分又逐漸上漲了回來,重新回到了8分黨。
且。
關于電影的評價,原本那些覺得邱導三觀不正的言論,也紛紛在故意隱喻的分析中,銷聲匿跡。
嗯。
現在的大家一致認為。
邱導的電影,不可能只有表面上看見的那般“低俗”,肯定自有深意。
“我們大家都知道,各行各業,大家都有著一個舒適圈,尤其是針對于創作者來講,這個舒適圈更加明顯。”
“但,邱導不同。”
“他的每一步電影都在擴展他的題材和類型,為我們展現著電影更加多樣的形式。”
“尤其是《千與千尋》,要知道,在拍這部電影之前,邱導已經是一位奪得了金龍、金棕櫚的導演,已然走在了我們東區導演的最前端,成為著一個標桿。”
“哪怕,他只是隨隨便便拍一部普普通通的電影,我相信,無論是投資,還是票房,都會有所保證……”
“可,他是邱導。”
“所以,他選擇了動漫這個從未涉足的挑戰,即便,我們所有人都覺得他可能翻車,可,邱導依然堅持。”
“至于背后的原因?”
“我們從他昨晚的微博便能找到蛛絲馬跡……我在其中看見了兩個字,責任,為本區動漫發展而擔負的責任,甚至,還有著他愛區的一腔熱血。”
“且。”
“這種責任不僅僅體現在這上面,《殺人回憶》是他對于半島歷史的反思和未來的遠望,《千與千尋》是他對于成長與資本的剖析……”
“我覺得。”
“這才是一個優秀的導演真正應該擁有的最必須的品格,關注社會的責任,推動發展的責任,擴寬類型的責任……”
“放眼東區。”
“我想,我們都很難再找到和邱導這么具備著責任感的導演,呼吁自由,關注時代,推動電影事業……邱導,是我們當代東區電影的良心。”
嗯。
論煽動情緒,打感情牌,引發討論……這些都是自媒體的必備修養。
所以。
一覺醒來。
邱木成為了東區電影界的良心。
連他自己,都有點懵。
神奇的是,網上有著無數的人,都在默默地認同這個觀點。
嗯。
打個比方。
繪藝的那位負責人,便在微博上如此說道。
火上澆油。
“邱導,是真心對我們動漫的發展充滿著期待,你們可能不知道,我昨天和邱導之間,對本區動漫的未來,便有著討論,話語之中,都是對動漫的關心。[抱拳]”
“非常期待和邱導的下一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