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邱木這邊著手準備《流浪藍星》的第三天,網絡之上,關于科幻的討論依然如火如荼,甚至,在一些妖魔鬼怪的蹦噠之下,更顯激烈。
至于妖魔鬼怪是誰?
公知,了解一下?
公知,全稱公眾知識分子,而這些知識分子之所以發揚光大,少不了一些南方報系的推動。
例如,《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別策劃“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算是第一次將公知這個概念搬上舞臺之中。
作為一個原本是褒義的詞匯,這些年,在網絡上早已變成了一個貶義詞,原因,大家都懂。
而爭論的本身,來源于一位任職于X大學的影視專業教授,微博大V方教授的一篇文章,標題為:為什么東區無法誕生優秀的科幻作品?
洋洋灑灑寫了將近幾千字,全方面數落著東區科幻的困難之處,開頭,倒也合情合理。
闡述了一番東區缺乏著電影工業的弊端,但,后邊的那番言論,則顯得有些惡臭。
“事實上。”
“在我看來,我們東區科幻之所以一直處于弱勢的另外一個核心的因素,全在于我們東區人缺乏足夠的科學素養,這是基本教育的缺失……”
簡單地總結一下。
這位大V的觀點便是,東區電影不行,因為,比不上美區的成熟電影體系;東區的電影人才也不行,因為,缺乏足夠的電影教育、人才培養。
且。
東區的科學素養也不行,不像美區,大部分的人都具備著極高的科學素養,順便,引用著不知道哪里的野雞數據,用來論證。
話里話外。
充斥著一種美區牛B的優越感。
嘖。
這屁股歪得不知一點點。
看得邱木胃部一陣抽搐,是想吐的沖動。
偏偏,類似于這般言論。
評論底下居然還有著無數人表示贊同的聲音。
“贊同。”
“雖然感覺有點過分,但,的確都是事實。”
莫名有些荒唐,但,仔細想想,貌似,也不奇怪,這年頭,連著五代十國那個視人命為草芥的時代,都有人歌頌著他的美好,恨不得當場穿越。
都以為自己能成為世家大族。
殊不知,可能直接成為所謂的兩腳羊,任人魚肉。
“講真。”
“很多時候,與那些天生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的外區人相比,我更厭惡這些生在東區的精神外區人,這些玩意……都應該去外區的貧民窟長長見識。”
姜藝說著,表示著絕對的鄙夷。
即便是人家威爾斯,左右也不過對于東區科幻進行了一番嘲諷,勉強也算是有道理,而這個大V,那可是直接將東區電影批得一個體無完膚。
這是真的狠。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是人家文化輸出的功勞……何況,這玩意,指不定收了外區多少好處。”
邱木笑著搖了搖頭。
公知背后收黑錢這種事,人盡皆知。
“有些不爽。”
“那你還等著作甚?懟他丫的。”
邱木笑著看了看姜藝,慫恿著他下場撕B。
“我現在好歹也是有身份的人,懟這玩意……不符合我的身份。”
“得。”
邱木擺了擺手。
“你一點都沒了年輕人的熱血。”
姜藝悻悻然地笑了笑,從口袋里掏出一支煙給自己點上。
“這是社會現實。”
這人有時候有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謹言慎行,已然是一種必備修養,擱邱木身上,亦如此。
“你這些年,不也如此?在網上撕B這種事情,你很久沒有做了吧?”
“不。”
邱木笑著搖了搖頭。
“你錯了,《千與千尋》上映之前,我還手撕過一個人呢,做人要自由一點,太過于瞻前顧后可不藝術。”
說撕便撕。
“所以?”
姜藝眨了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