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翌日。
伴隨著開幕的完滿完成,關于《鳥人》的諸多評論便紛紛見諸于報刊之上。
首當其中的,便是來自于意大利的現場期刊,當前的威尼斯尚未擁抱好萊塢,他們毫不忌諱,對于《鳥人》表示了高度的贊許。
“我想,邱可能是恨透了好萊塢這一群無良影評人,新媒體下的公關營銷以及口味刁鉆的獎項評選,電影的聚光燈下充滿著資本和噱頭……當然,我們威尼斯自然和好萊塢那個地方不同。”
“我們相信,這也是邱導選擇我們威尼斯的原因,邱作為一位真正的電影藝術家,好萊塢的某些人不尊重藝術,但我們尊重。”
作為威尼斯的官方組織的期刊。
這番言論,可謂是懟著好萊塢進行著嘲諷,
真的莽。
看得邱木那叫一個刺激。
頗有幾分,自己挑動了一群人撕B的快感。
在此。
《高盧電影》對此繼而擴充式的展開了影評,非常卡佛式的給它的影評取了一個卡佛的標題:當我們諷刺好萊塢的時候,我們在諷刺什么?
“為什么里根的這部爛劇火了?500美刀的一張票能輕輕松松賣光?以至于讓評論家高贊,真實且無知的美德?”
“我想,我們能從好萊塢的電影里找到所有答案,畢竟這部劇和好萊塢的那些商業大片一般,自預演之際,關于娛樂和炒作的話題便沒有休止,而最后里根憑借著自殺成功讓劇收獲著評論家的認可……”
“是不是像極了奧斯卡那群評論家們,他們偏愛著自殘式的方法派表演,以及,他們總改不了的貼標簽的模式。”
抨擊一下奧斯卡,那三大可是義不容辭。
畢竟。
大家也算是競爭對手。
柏林這位樂意玩ZZ的家伙暫且不提,戛納和威尼斯可是很樂意懟一懟這跨越了大洋的歷史同志。
擱西區。
《鳥人》基本上屬于好評如潮,畢竟,一部全片如同話劇一般鏡頭直錄的電影,帶著點西區式藝術片的常見凌厲,他們自然是樂在其中。
至于嘲諷?
片子里的場景都在北美,聰明人自然懶得讓自己對號入座,覺得這個具備著普適性的原則,自找沒趣,沒什么樂子。
諷刺性玩意。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更別提,西區有著諷刺的傳統,對于諷刺這玩意,大概還能表示為:你說任你說,我改算我輸。
嗯。
貌似。
半島電影也是這么個道理。
你拍讓你拍,半島表示:改是不可能改的,財閥是爹!
這個時候。
對于美區的電影人,如同麥克所預料的那般,這部電影的評論,顯得有那么幾分兩極分化了些許。
“欺人太甚。”
“這個東區小子簡直是欺人太甚,這可是對于我們所有好萊塢電影人的侮辱。”
一間房間中。
一位留著絡腮胡子的中年謝頂男憤慨地說道,他的名字叫瑞恩,杜馬克的圈內好友,一丘之貉,自然,保持著對于好萊塢的崇高認識。
一開口。
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便是一個大帽子扣上。
在他周邊。
亦坐著很多來自于北美的電影人,其中,便包括著門羅斯……至于麥克和洛爾克斯,他們的資歷更老一點,不在此列。
圈子這玩意,一直都有。
擱東區。
以邱木為代表的新一代電影人聚會,亦很難看見老一輩的導演,大家都如此。
而在這個沙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