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
徐桐在拜訪邱木之前,他就已經做了非常多的事先準備。
畢竟,對于這么一位全東區都公認著的天才導演,他覺得,再怎么之鄭重都不足為過,沒有調查,便沒有發言權。
而愈是調查。
徐桐便愈是心驚。
因為,邱木的人生經歷實在是太過于傳奇,大學就讀于表演專業,為自己的前妻打造了一張神專,離婚之后,更是憑借著《隱秘的角落》一路起飛,一步步走上了東區電影界的頂點。
哪怕。
他現在還只有30多歲。
但,關于邱木的評價,早已在電影界展開了半公認的定論。
眾所周知。
電影這玩意起源于西美,而它傳入東區的時間遠不及西美,縱觀東區電影發展史,大概可以簡單地做一個劃分。
第一階段,啟蒙時期,這個時期的電影其實可以簡稱為錄像帶。
第二階段,黃金時期,伴隨著電影在東區的逐漸普及,以夏穆、章一等為首的兩輩導演結合著東區的歷史文化和電影的先進技術,逐漸確定了東區電影的發展方向。
并成功帶領著東區電影走向全球的視野,并在聯邦斬獲了諸多的獎項和認可。
第三階段,新時期。
自邁入了新世紀之后,面對著好萊塢類型商業電影的沖擊,藝術電影在東區逐漸式微,在此,新老導演們面對著商業化的沖擊,顯得有些措手不及。
這期間,雖然偶有佳作,但,大多爛片當道。
這個時期。
最具代表性的導演是誰?邱木,沒有之一。
在這個商業的時代之中,他可謂是成功搭建了一個商業和藝術之間的橋梁。
順便,讓東區電影再一次成功地站回了聯邦以往的高度,單論這一點,便足以讓邱木在東區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講真。
邱木現在唯一的劣勢大概只在于他還太年輕,甚至,在過分點說,只在于……他還沒狗帶。
死后封神,懂得都懂。
至于邱木在大眾眼中的影響力,亦是一流。
關于邱木的才華向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搜索引擎上輸入邱木的名字,可以霹靂嘩啦地出現一系列的附加詞。
其中。
對于邱木的評價亦不少。
再結合邱木自出名之后的行為——不參與綜藝、不接沒意義的代言、不隨便和別人合作、至于寫歌、寫劇本什么的,基本上都是Pass!
這是一種什么追求?
這是沉寂在自我世界的完美追求。
要知道,網絡上可是因為邱木這一點,對他充滿著贊譽之聲,覺得這才是一位真正的明星的必備修養。
一個才華橫溢、潔身自好、對于藝術保持著熱忱和追求的形象躍然于紙上,有沒有!?
所以。
先入為主。
徐桐覺得,這樣的邱導在生活一定是充滿著格調……吧!?
嗯。
徐桐先前一直堅信著這一點。
在心里樹立著一個關于電影藝術家的美好幻想。
然而,現實給了他一道重重的鐵拳,因為,這個邱導……貌似,有點閑!?
以至于,他現在關于邱木的觀察日記漸漸變成了——
2月4日,天氣晴,今日無事。
2月5日,天氣陰,今日無事。
……
用邱導自己的話來陳述。
關于電影。
“主競賽單元的那幾部電影,我在當評委的時候,翻來覆去地看了七八遍,關于它們,大概沒有人比我更熟悉。”
關于柏林。
“所謂的文化旅游城市的核心是,你首先得認識到這個地方的文化,方才能感受到來自于文化和歷史的厚重,不然,就別談什么共情和感嘆,真要說什么宏偉壯闊,在我眼中,大自然所塑造的世界才是真正的宏偉壯闊。”
好吧。
徐桐覺得,邱導的道理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