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緬公路打通了,我的任務基本也結束了,是時候退休回家安享晚年了。”
“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嗎”廖銘禹問道,他可不信這老頭沒事跑過來就為和自己說這個。
“oh,看在上帝的份上,我的朋友,就不能祝賀我一下嗎”史密斯故意作出一臉失落的樣子,無奈講道。
“ok,ngratutions,接下來呢”廖銘禹一本正經地盯著他。
“aright,其實我這次過來是代表史迪威將軍,想找你談一談關于后面作戰的相關事宜”
史密斯慢慢講述著此行目的,結果卻讓廖銘禹大跌眼鏡,搞半天原來是史迪威向他拋出了橄欖枝。
其實一開始老蔣就做好了打算,不僅準備讓軍隊撤出緬甸,還在開羅會議上向羅斯福提出召回史迪威,另派代表來華的想法。
關于這一點羅斯福并沒有給出明確答復,只是一切照舊,但他還是尊重盟友的意見,默許了華夏方面撤出緬甸的行為,畢竟美國人的重心一直放在歐洲和太平洋上,對于東南亞與華夏,還真就抱著能打則打,不能打就算球的心態。
沒有了軍隊指揮,史迪威這個東南亞戰區總司令著實有些尷尬,誰都知道光靠不著調的英國人怎么可能在緬甸站得住腳。
好在經過商議,最終還是保留了三個軍的兵力。但史迪威看得出來,除了廖銘禹的88軍,另外那兩支部隊完全是為了照顧美國人的臉面才留下來的。
基于他們元首的意思,最多也就干干后勤的活兒,防守一下華夏邊境,估計到了關鍵時刻比英國佬跑得還快,更別想指望他們朝馬來西亞進軍。
換另一個角度來講,廖銘禹反倒成了史迪威現在唯一能指望的人,因為從前者的行事風格上不難看出,他和那些官僚主義的國府高官截然不同,他與孫立人基本屬于同一類,一個民族意識強烈的鐵血軍人。
史迪威收集了廖銘禹近年來的各個事件信息,這個人向來特立獨行,違抗軍令的事情沒少干,或許那些愚蠢的上峰在他眼里一文不值,國府高層對他的控制微乎其微,這正是拉攏的最好機會。
最關鍵一點吧,廖銘禹能打啊,從全殲南天門守軍到決戰芒市擊潰18師團,再到閃擊南坎、八莫,奇襲臘戍重創54師團一件件駭人聽聞的戰績放在任何一支華夏軍隊里都可以說是傳奇般的存在,但這所有的榮耀都屬于他一個人。
誰能想到兩年多以前,這幫人還是一群渾渾噩噩只知道逃命的潰兵,現在卻成了遠征軍里最耀眼的黑馬,栽在他們手里的日軍部隊數都數不過來了。
所以史迪威表示想與廖銘禹打成意識形態上的一致,他愿意軍事裝備和后勤補給,但作為回報,后者在戰略上必須聽從他的指揮。
說簡單點就是在東南亞你當先鋒我當主帥,讓你打哪就打哪,裝備我給你最好的,你只管給我打勝仗就行。
媽的,這不就是想讓老子變成你的雇傭軍嗎廖銘禹在心中冷笑道。
關于史迪威的小九九廖銘禹還是清楚一些的,這個時候的他身兼六職,既是美軍駐華軍事代表,還是在華美軍指揮官和華夏戰區參謀長,同時又擔任在緬中美英軍隊司令官、對華租借物資管理統制人等職。
但隨著反攻緬甸的戰略目的達到,史迪威的地位也變得不那么重要了,這對于驕傲自大的他來說是斷不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