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里,美軍的空襲頻率是越來越高,每天都會有數量不等的戰機飛抵曼德勒與東枝上空進行偵察或是攻擊,方圓幾百公里的土地上都被他們的給摧殘了個遍。
目前日軍在整個東南亞的戰機數量急劇下降,除了戰斗中的損失,更多被調往太平洋諸島上。
而為了保存實力,曼德勒的陸航第七第八兩個大隊除了防備主要地區和機場外,壓根不敢輕易出動,只能任由敵人在他們眼皮底下囂張。
廖銘禹給南坎航空隊制定的戰術計劃也很明確,盡可能不要去招惹對方防空力量強的地區,專挑那些目標清晰又缺乏防備的地方下手,反正就是各種騷擾加破壞,讓小日子過的本就不好的日本朋友更加難過。
對此美國佬倒是全力支持,因為他們在東南亞能說得上話的就只剩下空軍方面了,各種航空炸彈、凝固汽油彈被送到南坎以做備戰,飛行員全天待命,給小日本更沉重打擊的同時,也給對方帶來了些許誤導,還以為這是準備進攻的前奏。
山下奉文不敢大意,一邊加緊安排各部的防御,一邊大力調集自行車組建他的“銀輪部隊”,為此還從馬來西亞調來了大量的裝甲車配合主力行動,好重現當年在新加坡擊潰英軍的壯舉。
時間慢慢過渡到了七月,天氣越來越遠熱,雨季也隨之到來,緬甸幾乎是三天下雨兩天出太陽,燥熱潮濕的氣候在這片雨林里展現得淋漓盡致。
糟糕的環境并不適合大規模軍事行動,此時就算是有心進攻也無能為力,好在雙方都因為各自的事情拖沓著按兵不動,這段時間倒是風平浪靜。
目前榮譽第三師和200師基本都完成了整訓工作,而五十師的換裝和訓練也在同時間進行,畢竟讓這幫才接觸美式武器的苦哈哈短時間內熟悉運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都是按照統一標準來進行整訓,可各部隊士兵之間的個人素質就有些差別了。
別說川軍出身的五十師和各部隊打散而來的補充團,就南洋自救軍那伙兒用慣了萬國貨的雜牌部隊,拉開了讓他們在操場上齊步走都費勁,更別提按戰術要求熟練配合,甚至連平常一些口令都聽不懂。
沒辦法,一切都得從頭來,首先在訓練前就得讓他們煥然一新,而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一個字養。
趁著這段時間,廖銘禹在南坎建立了好幾個兵營、訓練場、醫療衛生站等后勤設施,其目的就是給新來的弟兄進行脫胎換骨。
首先,他把五十師的士兵集合起來帶到一座特設的衛生清潔站,依次給他們進行嚴格的衛生處理洗澡、理發,清除污垢,打預防針等等。
脫下的舊衣舊褲堆在一起通通不許再穿,潑上汽油直接燒掉。每個人頭發胡子一律不許保留,全部剃干凈,以防傳播寄生蟲。
經過一番修理,搓掉了多年的老泥后,新兵們猶如卸掉了許多包袱,個個都覺得輕快無比。
清潔完畢后開始分發軍需品,軍需官按名冊清點逐一領取。這些物品計有軍帽、鋼盔各一頂,迷彩軍服夏冬裝各兩套,羊毛衫夾上衣一件,訓練背心兩件,棉質內衣內褲兩套,短襪、襯襪及呢綁腿各一副,帆布膠鞋、大頭皮鞋各一雙。
還有毛毯、橡膠雨衣、水壺、手電、遮光鏡、防蚊頭罩、防毒面具、被褥、毛巾、鋁飯盒、行軍背囊、武器子彈帶等等,數量之全讓人感嘆無比。
對于大部隊衣衫襤褸腳上還穿著破舊草鞋的川軍士兵來講,這些東西簡直可以稱作奢飾品,他們以往哪里能受到如此好的待遇。
當全副武裝的五十師士兵唱著軍歌列隊走到訓練營的時候,他們個個昂首挺胸,心中充滿了身為一名華夏軍人的尊嚴。
很快緊鑼密鼓的訓練開始了,戰士們在教官的帶領下以連為單位做著各項規定的訓練科目,一時間口令軍號震天響,射擊的槍聲不絕于耳,隨處可見拼命揮灑汗水的年輕身影。
起初的訓練內容并不多,只有隊列、體能、射擊三個方面,雖說難度不高但訓練量卻非常的大,這一點老兵們都是過來人,甚是了解其中的心酸。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那個誰腳抬高一點像他媽群娘們兒一樣,都給老子打起精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