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佬那邊當然不服氣了,立馬聯系了盟軍總司令、也就是東南亞戰區最高指揮官路易斯蒙巴頓將軍,想要對方出面制衡廖銘禹,幫助英軍重奪在緬甸的利益。
一封來自印度英帕爾的電報很快就拍到了廖銘禹的辦公桌上,內容無不是對88軍的指責與怪罪,還要求其立馬配合英軍部隊開展戰后恢復工作,協助其控制曼德勒地區。
只可惜出身英國皇室的蒙巴頓雖然名義上是最高指揮官,但在整個戰區話語權上他的命令或許只能在英軍內部管用,駐印軍和美國人都是聽史迪威的,更別說那個“目中無人”的廖銘禹,后者只會把他的話當個屁。
這些英國佬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真以為全世界都得為他們大英帝國服務也不想想是誰在東南亞被打成狗了,還要別人來為其擦屁股。
電報廖銘禹只是看了兩眼就用火柴點燃烤了雪茄,壓根就沒當回事,連半句回復都沒有。
隨后他便讓第一、第二團開赴曼德勒西部的色譚、木各縣等地,命令要麻作為指揮,禁止任何人進入此地區,包括盟軍部隊。
這般明目張膽的敵視行為讓蒙巴頓將軍感到非常受侮辱,自己好歹是英國皇家貴族,堂堂東南亞戰區上將司令官,居然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給無視了,還有王法嗎還有天理嗎
他先找到史迪威說明情況,又聯系了華夏國內高層,開始指責起廖銘禹這種不負責任、破壞聯合抗擊軍事同盟的行為,要求史迪威與華夏國黨予以嚴格制裁。
本以為能得到兩方支持的他,沒成想這次卻碰了南墻。
要說史迪威與這位蒙巴頓將軍的關系也很微妙,一個是剛愎自用的美軍高官,一個是自我傲慢的老牌帝國貴族,兩個人本來就不是很對付,特別在作戰思路上分歧相當之大。
后者貫徹了英軍一向的保守戰略思維,主張在孟加拉灣沿岸進行防御作戰,以保證他們在印度那碩果僅存的利益。
但史迪威一開始就想著打通滇緬交通線,收復北緬,為此這二位爭吵了不少次,不料結果蒙巴頓還是被史迪威和遠征軍傲人的戰績給啪啪打臉,最后這位貴族老爺眼看對方實在給力,也開始順勢而行積極支持南下反攻。
支持歸支持,但談到實際利益的時候誰還會慣著他史迪威被英國佬坑了太多次,早就不高興管那幫自以為是的家伙,當即表示自己的活兒自己干,有本事你帶兵去打日本人啊,人家打下來的地方憑什么你去接收你臉大呢
史迪威之所以幫著廖銘禹,一方面要靠著對方繼續在緬甸作戰,還有一方面是著實看不慣某些人那吃不完要不完的做派。
至于華夏國黨方面就比較讓人摸不著頭腦了,他們先是致歉,表示一定會嚴肅處理關于廖銘禹的所作所為,然后又將矛頭轉向東南亞戰區司令部,讓對方先去找史迪威商議決斷,畢竟88軍屬于東南亞戰區管轄,華夏國內也愛莫能助,顯然是管用的踢皮球打太極手段。
等走完這一套流程,本就怒火中燒的蒙巴頓上將更是被氣得七竅生煙,差點就下令直接動手硬搶的命令。
好在手下軍官竭力制止勸阻,再加上來自史迪威的警告,這才沒讓事態進一步擴大。
英國佬多少還是有點自知之明,他們很清楚真要和88軍動手自己絕對是吃虧的一方,搞不好到時候臉都要丟盡。
不過廖銘禹壓根沒把他們當回事,此刻他的注意力都在五十師和那逃走的山下奉文身上。
在日軍從曼德勒突圍出去的第一時間,陳繼澤的裝甲旅和高喜江的五十師便接到了圍堵命令,上頭讓他們以最快速度在曼德勒東南部以及南部地區設下伏擊圈,等著兔子自己撞上來。
此時的日軍已經沒有別的退路,能走的就只剩下順著伊洛瓦底江南下,或者去鉆禪邦的原始叢林與第四師團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