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兄啊,你覺得接下來我們這支遠征軍的出路將會在哪里呢」
下山的石板路上,兩人幾乎并排行走,微風輕輕吹過,樹梢上的雨滴嘩嘩往下掉,放肆的濺在了他們的褲腿上陰雨綿綿的天氣讓整個后山都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
出路方敬堯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搞得有些懵。
要說這個話題他們早在很久以前就商量過,那時候88軍才組建,為了避免被召喚回國,依靠美國老的物資供給,南下緬甸作戰成了唯一的方向。
早期的戰略意圖就是在盟軍支援下盡可能控制住緬甸中部以及南部絕大部分地區,然后穩固發展根據地,再趁機向馬來西亞靠攏,最好的情況是能打進馬來半島地區。
如今從根據地的建立和緬南的情況來看,戰略目的已經初步達成,但對于接下來的作戰計劃卻沒有一個更具體的方案。
看了看天邊的烏云,思考片刻后方敬堯簡單答道
「拿下仰光與勃固,鞏固暹羅邊境,根據戰后情況再制定后續計劃,最好還是盡量打進馬來半島,只是日本人的海軍非常棘手,對此我們還沒有什么可以遏制的手段。」
眼下往南推進的部隊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基本上可以說是越靠近海岸線壓力就越大,日軍不管是人員調動還是補給都比在緬北時高效不少,而且其作戰決心也更強。
其實除了這些客觀原因,問題的根本就出在美國人身上。
特別在一月份過后,盟軍那邊的空中部隊出勤率下降了百分之八十,后勤物資也由年前的每月5萬噸下降至2萬噸,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往下滑。
以前與日軍交戰中之所以能有壓倒性的優勢,除了裝備火力方面,來自空中的絕對壓制才是連連勝利的關鍵。
但史迪威在電報上明確表示過了,最近美軍太平洋戰區司令部正在準備新的進攻計劃,準備從2月份開始,進攻日本本土最后的外圍島嶼鏈硫磺島與琉球群島。
龐大的奪島登陸計劃涉及頗廣,特別是在后面即將發生的沖繩島戰役,稱得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美軍前后集結了五十萬兵力,可謂是勢在必得。
所以連帶著,東南亞的軍事資源也開始向太平洋戰場傾斜,除了減少物資供應,最主要的就是密支那與印度那兩支航空大隊里的一百多架各式戰機以及轟炸機。
「如今世道就像這東南亞的天氣,波譎云詭變幻莫測,誰又能知曉最終的方向呢」廖銘禹看著天邊那陰沉沉的烏云,同時他的表情也變得愈發凝重。
方敬堯頷首不語,靜靜等待著對方接下來要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