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變彈是靠內部的小型原子彈充當扳機,首先需要通過tnt炸藥壓縮裂變材料達到超臨界狀態,引發鏈式裂變反應,釋放大量中子并產生數百萬攝氏度的高溫。
裂變產生的高溫高壓條件使彈頭內次級的聚變材料氘化鋰發生核聚變,氘和氚原子核結合成氦并釋放中子,進一步釋放能量。
而他們現在做的第一步,就是把“扣動扳機”的引爆炸彈裝置線路安裝好,使其處于一個激活待機的狀態。
引爆插塞有兩根,分別在裝置的左右兩側,需要兩人同時手動安裝,這是一項極其精細且危險的工作,稍有差池,他們就會在空中化為塵埃。
余思凡已經提起了十二分精神,汗水從他的額角滑落,但他的手穩如磐石。終于,他接上了紅色的引爆插塞。
隨著一陣輕微的電流聲,上面的幾顆指示燈紛紛亮起了綠色。這意味著起爆裝置已經被成功激活。
等兩人回到機艙,艙內異常安靜,只有發動機平穩的轟鳴和儀表的滴答聲,和十幾雙好奇的目光。
他倆沒再言語,隨便找了個位置坐好,這個年代的飛機艙室密封都不好,引擎的聲音又太大,想要說話要么抵住耳朵大聲喊,要么用機艙內置通話機,否則根本沒人聽得見。
天色漸明,陽光刺破云層,天空格外湛藍。陽光透過擋風玻璃照在眾人臉上,沒有人說話,早餐是裝在真空包里的麥餅與巧克力,但很多人沒動,各自揣著心事。
導航員吳聰不斷校對著航向,生怕航向出差錯。投彈手焦滿倉則一遍遍擦拭著他的諾頓投彈瞄準器,那是他的寶貝,今天將執行它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一次瞄準。
最無聊的要屬張柳和羊蛋子幾個武器操作手,只能待在各自的位置上握著機槍扳機,透過觀察孔掃視著外面那白茫茫的天空。
安德森將控制權交給了副駕駛,他則掏出飛行日志,在上面寫下了這次任務的心路歷程…
清晨時分,他們接近目的地上空。機艙內提示警報響起。所有人都繃緊了神經。
高射炮火可能在任何時候出現,敵機也可能攔截。但今天,出奇地平靜。只有零星的高射炮火在遠處炸開幾朵黑云,構不成威脅。
10點左右,安德森控制著“南京號”下降至9600米,這是預定的最佳投彈高度。
焦滿倉爬進機頭下方的投彈手艙,將眼睛緊貼在那臺精密的光學投彈儀“諾頓”上。城市的輪廓在下方清晰可見——太清晰了,城市幾乎沒有任何云層遮蓋。河流、碼頭、建筑,像一幅清晰的地圖在他眼前展開。
“識別初始點!。”安德森的聲音通過內部通訊系統傳來,冷靜而專業:“目標確認。天守閣附近的工字形大橋。”
“明白,所有人戴上護目鏡!投彈組做好準備!”
余思凡下達完最后一道命令便抱著攝像機爬進了觀察艙室,他要將這一歷史時刻給一絲不差的記錄下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