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指揮部里只有三個參謀在做著日常工作,宋希濂轉過身對那幾個軍官說道:“你們把手里的事情都放一放,全部先出去。”
幾個軍官雖然疑惑但也知趣的沒有多問,只是默默地離開了指揮部。
打發走了他們,宋希濂這才繼續對廖銘禹說道:“中原戰事不利,元首的重心一直放在國內戰場上,對于滇西的態度卻很模糊。”
廖銘禹沒有搭話,立正站好等待著他的下文。
“英國人和美國人因為各自的利益,都想要讓我們華夏快速出兵反攻緬甸,可這場戰爭牽一發動全身,元首不想再經歷一次血敗。”
宋希濂搖搖頭感慨萬分,一想到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的大敗,他的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而且在史迪威手下的駐印軍已經有些脫離國內的控制了,再加上元首懷疑日軍在湘北將有大動作,所以不愿意現在發動反攻。”
其實光頭自己也很糾結,之所以不愿意打這一仗原因很簡單,日寇緬甸方面軍有十個師團30萬人馬,全部都要依靠華夏遠征軍去反攻,但做這一切卻是幫助英國人收復失地,這事怎么想都覺得吃虧。
最關鍵是已經被英國佬坑過一次,那幫吃人不吐骨頭的賤相確實太惡心人了。
但是美國人又用美援物資誘惑和要挾光頭,不打通滇緬公路,大量美械就運不進來,只能通過駝峰航線送去一丟丟,你自己看著辦。
最重要的是日軍對湖南虎視眈眈,已經在常德附近集結了重兵,很有可能發動一次較大的戰役,這也是光頭猶豫反攻滇西的原因之一。
“可是司令…怒江西面那么多土地都是屬于華夏的,難道我們就眼睜睜看著毫不作為嗎?”
廖銘禹心頭一緊,他多少明白光頭的意思,但自己一心想的是反攻緬甸然后順勢進入南洋,有系統支持到那里就是海闊天空任意翱翔了,
而且只有通過戰爭才能得到更多物資,部隊才會繼續壯大,誰他媽高興給光頭打一輩子工?他還能蹦跶幾年?
“我何嘗不是這樣想的呢?但你可知道上次南天門一戰引起了多大的連鎖反應?萬幸是勝了,不然你覺得現在還能站在這里和我講話嗎?”
廖銘禹默然不語,的確…國府就是這樣。打勝了還好說,輸了就是革職、查辦,會有一幫人跳出來拉你下臺,背后沒人撐腰一輩子都別想再爬起來。
“前線的情況錯綜復雜,我作為集團軍總司令很多時候也身不由己,全面進攻這種事情不是我一個人能說了算的。不過,你卻不一樣……”
宋希濂有些落寞,身為集團軍總司令要顧及的事情更多,他是直接聽命于軍政部或則說是光頭的指揮。
不僅要為十幾萬士兵負責,而且稍不注意一紙調令就會葬送掉所以前程,怎么可能像廖銘禹那樣想干嘛就干嘛,干完了還有人出來擦屁股。
“司令此話怎講?”前面的話廖銘禹聽懂了,最后一句卻是有些不解。
“偶爾的局部戰爭還是可以打的嘛,就像你的南天門戰役難道還跟我打過招呼嗎?”
宋希濂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話里有話地說道:“不過打這種仗得扛得住壓力,贏了萬事大吉,輸了…只要編制還在,就沒多大問題?”
廖銘禹眉頭一跳,哪能聽不出來其中的意思,宋司令已然是默許了他們的擅自行動,任憑川軍團去自由發揮。
他不會管太多同時也不會給到什么支援,只要你有本事,打贏了他請功,打輸了也沒關系,只要不是全軍覆沒他都能幫忙抗。
“可是,光憑我一個團很難發揮太大作用啊,我川軍團就那么點人,打一仗就得傷筋動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