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確實如此。”
說到這個方敬堯也有些意外,原本計劃調600團到那邊就是去敗的。
因為擔心計劃出現紕漏,所以也并沒有和他們講明,只是告訴了該團團長董瀚,如果日軍火力太猛可以選擇向后撤退。
但以一個新兵團去面對如狼似虎的18師團,結果已經不言而喻。
只是真實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這個600團居然硬生生扛住了日軍的進攻,難道對面小鬼子也在放水?
“還真是怪呢,既然他們能守就先暫時不動,看看日本人下一步將做作何打算。”廖銘禹沉聲吩咐道。
此時600團陣地上的董瀚也有些莫名其妙,可以說他一整天都陷入在這種情緒之中。
先是早上莫名其妙的被安排到這處陣地上駐守,要說這塊開闊地吧也算整條防線的關鍵要地,這么重要的地方再怎么樣也輪不到他這支部隊來守吧?
然后那位總指揮便發來了命令,關鍵時候可以允許他視情況撤退,這算什么?那到底是守還是不守呢?簡直讓人摸不著頭腦。
最扯的是對面進攻的小鬼子就像不會打仗一樣,進攻了一整天結果連陣地50米都沒打進,每次都是沖到一半就往后撤了,而且士兵的準頭出奇的差,除了后面步兵炮能給600團帶來威脅以外,被子彈打死都士兵屈指可數。
只要進攻的隊伍中傷亡超過三分之一,他們立馬掉頭就跑絲毫不拖泥帶水,這讓董瀚不得不感嘆:你們難道也是新兵不成?
其實正如他所想,進攻右翼開闊地的日軍165聯隊正是與他們一樣的新兵部隊。
整個聯隊只有三千人出頭,而且滿打滿算能有兩百個打過仗的老兵就不錯了,其他全是才放下書本和鋤頭,只經過了短短兩個月基礎訓練的學生與農民。
這倒也給了600團極大的自信,在這種強度不大、對手戰斗力也不高的防御戰中,他們完全是如魚得水,和敵人打得繪聲繪色。
55、56師團暫時撤退后,日軍沒有再發起新一輪進攻,只不過他們的炮兵卻將滿肚子的怨氣通通傾瀉到三師陣地上。
既然已經把火力暴露出來了,主力團的三個炮兵營同樣不甘落后,調整炮口角度開始還擊,與對方來了一場激烈的炮戰。
炮火漫天,雙方的炮彈你來我往,沒完沒了的朝對方砸去,巨大的爆炸聲響徹云霄,一刻也不見停息。
兩邊基本上都是使用的山炮,較大的射擊角度讓彼此都能讓炮彈越過山體轟向對方。
但博福斯75炮明顯比日本94式山炮要精準得多,射程與射速上都占優勢。
只是小鬼子的94式山炮重量比前者要輕,只有500多公斤,非常方便在戰場機動。
相比于三個炮兵營那些技術還不到家的戰士,日軍炮兵們卻顯得極為老練,多次搞出“山炮游擊戰”的把戲。
小鬼子利用自身靈活的優勢,通過騾馬快速將山炮群轉移陣地,短時間內迅速發射兩輪彈幕,然后再次快速轉移,往往搞的戰士們很是惱火,甚至還出現了一些傷亡。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實戰是最能磨礪人成長的過程,雖然炮戰多少被日軍所壓制,但三個炮兵營的戰士們也在與小鬼子的對抗中慢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