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
將手槍重新塞回槍套,阿譯從衛兵那接過了一把帶刺刀的加蘭德,抬手迅速拉動槍栓,堅定的目光中已沒有了半點猶豫。
“聽我命令,二連三連向正面敵人佯攻,吸引火力減輕副團長那邊的壓力,五連跟我繞到左面山腳下,多帶些噴火器!”
“是!”
“明白!”
命令一出,士兵們終于有了方向,也迅速按照他們團長的指令行動起來。
此時阿譯找來了另一個通訊兵試圖聯系跟在后面的那幾個營,由于距離過長步話機根本不起作用,而電臺也一直聯絡不上,很可能他們也在行軍當中根本沒有打開電臺信號。
看來一切只能靠自己了,眼下日軍大部分都盤踞在兩側山坡上向下射擊,而大魁那一百多號人則被壓制在山坳前面的亂石堆中動彈不得。
小鬼子也不著急沖鋒,只是慢慢縮小包圍圈,用精湛的槍法與之對射,不斷消耗大魁他們的子彈,而對阿譯那邊也采取了步步緊逼的策略,試圖將他們全部包圍消滅掉。
這伙日軍正是128聯隊派出來的那支大隊,有道是兵半渡而擊之,木村參謀長推斷從北面肯定會有華夏人的援軍過來,所以提前設下埋伏意,目的就是為了殲滅或則重創這支來援之軍。
不過雖然成功伏擊到了工兵團先頭,但所到達的結果卻收效甚微。
阿譯早在行軍方案上做了調整,隊伍并不是聚在一起排成縱隊行動,而是以連排為單位分散行進。
這是來之前方敬堯特意交代過的,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被伏擊后來不及反應而損失慘重,連排之間相隔適當距離,反正他們有步話機也不怕在林子里失去聯絡,這樣即使中了敵人埋伏也能迅速警示他人。
所以走在最前面的大魁那個連率先發現了日軍行蹤,槍響的那一瞬間后面的人便知道了情況并做出了反應。
但他們也成為了眾矢之的,被日本人困在原地情況十分危機。
“報告大隊長,山下的敵人已經被我們團團圍住,今酒中隊正死死跟在那些逃跑的華夏人身后,相信他們很快就能結束戰斗了。”
山坡上,一個胖胖的日軍中佐雙手杵著武士刀,傲然自得地昂著下巴,身后士兵匯報的戰況讓他更加不可一視。
“喲西,這些家伙倒是很謹慎嘛,居然沒全部踏進我們的包圍圈。不過也無所謂了……干掉山下那支華夏小隊后全體追擊,一定要把他們全部消滅掉!”
“嗨咦!”
大隊長看出來對面這支華夏部隊雖然火力強勁,但戰斗素養卻普遍不高,遇伏時也沒能及時做出反應,反倒因為錯誤的判斷讓自己身陷重。
而且在作戰過程中就能發現他們的配合也有些問題,火力雖強但無法形成持續性,許多人都不懂得交替掩護射擊,己方士兵利用這個空擋殺傷了不少華夏人。
若不是忌憚那變態的火力網,他早就把這一百多華夏人給悉數殲滅了。
至于其他逃出包圍圈的,在大隊長看來不過是癬疥之疾不足為懼,就這點戰斗力能有什么好怕的?
只是誰也沒想到那幫人居然沒跑,兩個連的戰士在長官指揮下以山體作為依托構建臨時陣地,并以此為基礎與小鬼子進行周旋,做出一副要主動進攻的態勢。
有了正面牽制,阿譯則帶著一個連鉆進林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