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銘禹有些意外,快速接過來一看,信中短短的內容卻讓他皺起了眉頭:
銘禹,首先祝賀你在緬甸一路高歌猛進,元首對你近期所取得的戰果評價很高,有躍過滇西遠征軍系統另組一路大軍之意。
但你也要明白欲速則不達之理想,置身國外又杖鉞一方,多少會引來些許猜忌。
事緩則圓,人緩則安,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凡事勿要操之過急,切記切記…
看罷過后,廖銘禹輕敲著桌面日有所思,戴局長在信中暗中透露了兩層意思啊。
其一,第三師和200師一路所向披靡在緬甸戰場是取得了重要戰果,這與還困在滇西出不來的遠征軍主力形成了鮮明對比,元首表示非常高興,可能會有新的嘉獎任命。
其二嘛就是你最近有些跳了啊,做事情太過著急,一點不顧別人的想法肯定會招來麻煩與猜忌,要多多注意才行啊。
站在戰略角度來看三師的位置非常重要,禿子元首應該是想把廖銘禹的部隊加大擴編,在緬甸再設立一支軍團,與遠征軍和駐印軍相互呼應。
滇西確實需要一位有能力的“猛張飛”給華夏帶來勝利,就在前段時間廖銘禹先后攻克畹町、南坎、臘戍的消息震驚了國內外高層圈,這也為元首在那幫鼻子朝天的洋鬼佬面前掙足了面子。
但糾結的心態始終牽動著元首的內心,看吧…人家又打勝仗了,該怎么賞?就前前后后這些戰績現在給個軍長當當也不過分吧?
雖然能打,但廖銘禹的高光表象和強勢做派也讓元首有些不放心,另外除了戰績…不管是資歷還是親密度,都讓這位生性多疑的最高指揮官猶豫不決。
再加上前者如今身處異國他鄉,對他的控制程度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另外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暗中詆毀,這讓元首始終下不定決心。
要不是看在廖銘禹能打仗又是六期學員的身份,還有戴老板、陳上將等人的擔保與力薦,可能元首現在考慮的是把他調回國內進行考察考察再另行決定。
身為元首身邊最親近的人之一,察言觀色的手段那是相當出色,戴局長很快覺察到了什么,當即一封隱晦的提醒信就送到了廖銘禹手上。
可能最近自己的一些行為讓某些人又坐不住了,進而在上面搞些小動作詆毀自己,廖銘禹這樣想到。
現在自己雖然控制著兩個師,可后勤保障大部分還得依靠國內,哪怕是從系統兌換也得走國內的路子,就怕哪天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那位給一刀劈下來,那樣的話自己不死也得殘啊。
看來是時候擴大戰局了啊,只有早一步建立根據地才能徹底拜托來自國內的束縛,不然那幫家伙就像頭上懸著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不時給你比劃比劃。
廖銘禹抬起頭目光如炬地看著余思凡,眼神中卻帶著捉摸不透的深意:
“嗯沒事了,先去忙吧,不過郝志鵬的調動你得放在心上,還有這幾天讓情報處收集一下八莫和密支那方向的敵軍動態,部隊…馬上要北上了。”
“明白!卑職告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