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陳涵回的別墅,明天還要制作新的一批記憶分子液。
只是晚上十點過的時候,陳涵接到京城孟德力院士的電話,還有轉發的一封郵件。
這封郵件其實是CELL拒稿通知,經過編輯評委審閱后,給出的意見是不予錄用,論文中有太多猜想性言論。
理論基礎不扎實,缺少實驗數據等等。
要求陳涵再次提供詳細數據,尤其是記憶分子液的相關信息。
“小涵,CELL那幾個審稿人估計是想打聽更多數據,才默契的不通過,要你提供更多信息,不用理他們,我給你投另外的期刊!”孟德力冷靜的說。
“好吧,論文需要修改嗎?”陳涵問。
“不需要,論文邏輯嚴密,雖然有不少猜想,卻是基于理論基礎之上的,如果他們有記憶分子液,自然能驗證你論文寫的一些內容,他們就是想打聽這方面的信息而已。”
“要是國外都不收,我們國內也有期刊可以發表,哦對了,下周記得來京城參加科院答辯,給你頒發博士學位。”孟德力說道。
陳涵自然答應下來,學歷還是很重要的,要融入學術圈才能接觸到更多人才。
孟德力還想打聽一下記憶分子液到底是怎么提煉的,為什么他總是失敗呢,可是卻不好開口。
最后還是放棄了直接詢問,而是換了個說法道:“對了,鑒于CELL審稿人的情況,這次我準備投if分更加高的柳葉刀期刊,為了說服編輯評審,準備寄幾毫克記憶分子液給他們實驗驗證,你覺得怎么樣?”
陳涵還有些沒想明白,什么怎么樣,好一會兒才試探說:“您是問他們能不能根據分子液,逆推出制作方法?”
“嗯,目前你的論文里提到提取記憶分子液用的燕窩酸成分,有沒有可能繞過U型微生物,直接合成呢?”孟德力疑惑的問。
他們很多專家討論過,并沒有這種風險,但還是問問這個發明者,看有沒有疏漏的地方。
陳涵很肯定的說:“沒有其他方法,這個相當于一種新化合物甚至有新元素在里面,他們怎么合成?就算合成,成本也和合成稀有元素差不多,誰會去合成這個。”
按照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排列,人類總共在地球發現和合成了118種元素,其中94種存在于自然界中。
其他的元素,其實都是人工合成的。
有的獲取難度非常大,需要用到原子對撞機,讓原子不停在數十公里的通道中加速碰撞,最后元素的電子和質子數量發生改變,從而誕生了不同的物質。
比如金的質子數電子數為79,中子數為118,如果質子這個數字變成了78,中子數變為117,元素就成了鉑。
不同元素之間可以通過得失電子,形成穩定的結構。
這就是化合物了。
記憶分子液其實也是一種天然化合物,里面含有很多種成分。
有些成分,是根本無法在現實中獲取的,自然也就不用擔心被復制。
也只有用U型微生物才可以提煉出記憶分子液。
“那就好,你等著好消息吧,CELL會后悔的,這次提供樣品柳葉刀絕對可以通過!而且是主刊發表。”孟德力笑道。
陳涵掛掉電話,就用手機搜索細胞還有柳葉刀期刊的消息。
一個是漂亮國頂級期刊,和《自然》《科學》一個級別的存在。
另一個《柳葉刀》創辦時間更早,是日不落國醫學方面,最頂級的期刊。
主刊發表的文章,對整個人類社會醫學生物學發展都有很大的提高。
即便是副刊,影響力也非常大。
陳涵也是查了后才知道,原來頂級期刊都有很多副刊,比如《柳葉刀》旗下就有《柳葉刀-兒童青少年健康》(TheLancetChild&AdolescentHealth)
《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The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
《柳葉刀-數字醫療》(TheLancetDigital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