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陳涵面前的是兩個手掌大小的物體,一個呈現方形,另一個呈現橢圓彎曲形狀。
它們就是靈魂結構體和海馬體的硅復刻物體。
陳涵現在正在觀察視覺神經系統對神經元細胞構成的具體影響,在兩個物體背后,是一面投影儀幕布。
之前陳涵以為編寫圖像系統會非常困難,后來發現,原來人類已經把這項工作進行的非常深入。
他完全不需要從零開始編寫系統。
既然人類的計算機是0和1數字構成,大腦數據是0至2萬數據構成,那他可以用編程的辦法,去實現這個圖像系統。
陳涵大學就是學的計算機,甚至直播軟件都是他參與編程。
對軟件自然不陌生。
于是陳涵弄了一套圖形渲染芯片,對芯片進行破譯編程。
比如代表紅色色素原本電腦圖形芯片是000111這個號碼,而大腦中,看到這個色素,在腦海里呈現的圖形編碼是232114,那他只需要將232114替換成000111,這個數字,豈不是可以把大腦的圖像通過現在的電腦軟件渲染出來了。
就是這樣的思路,陳涵開始拼命肝起來。
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因為做這項工程簡直太有成就感了,如果他的思路沒有錯,華國將很快誕生人腦計算機!
在數字攝像的過程中,外面的光通過透鏡打到傳感器芯片,傳感器芯片把圖像分解成百上千萬個像素,傳感器測量每個像素的色彩與亮度,并把它轉化為數字信號作為代號,例如“010101010……”
陳涵現在就用同樣的方式,先用人眼看圖像,觀測到大腦里形成了新的神經突觸連接,把每種突觸連接用不同的圖形或者編碼代表。
隨后由用電腦的圖形芯片觀察,提取數字信號的代號。
通過他編寫的反編譯軟件,把大腦的編號和計算機編號對應。
電腦的0和1編號,就是最原始的編號,可以代表世界上所有的事!
只不過復雜程度沒有大腦高。
電腦用0和1組成的數字代表的事,在大腦中是不同的神經元突觸連接圖形代表,圖形用數字代表就更加復雜。
但用這種辦法,確實可以有效的轉化兩者的信息。
肝了幾天,陳涵初步把最基本的色素編號全部反編譯成功,現在只要讓靈魂結構體,把神經元細胞的圖像編號傳到電腦中,就可以出現相應的圖像了。
陳涵自己都不知道最后出現的畫面會是什么樣子,畢竟人在用肉眼觀察物體時,同時還記錄下了各種其他信息。
也許圖像信息不會很準確,但他在實驗時,已經把自己關在絕對安靜的實驗室中。
實驗室沒有任何聲音味道,只留下一面顯示不同色彩的墻壁。
這樣還不能成功讀取,那陳涵也沒有其他辦法。
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進行數據連接,要制造一塊主板,把兩個龐大的“芯片”連接起來。
陳涵還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海馬體和靈魂結構體其實從功能上來說,似乎重復了。
但靈魂結構體是儲存了大腦里所有神經元細胞的結構,而海馬體只儲存了相應的記憶或者情緒,陳涵打算都試試看。
所有的神經元細胞通道都有正負電極,陳涵給它們連上電流倒是不難。
先自己弄一塊主板,隨后把線路全部給結構體安裝上,然后焊接在電路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