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學者能在這本期刊上發表論文,馬上就能得到全世界關注!
現在陳涵雖然在生物神經領域做出成績,卻選擇另辟蹊徑,華國民間還專門成立協會創辦期刊發表論文,不帶他們玩,這如何能夠接受。
“我贊同打壓!”Elsevier的代表勞遜·艾布特同意道。
1880年創辦的Elsevier,擁有細胞期刊,陳涵的論文應該投遞給他們才是,現在卻都去了《科學研究》,這如何能忍。
而漂亮國科研出版社(ScientificResearchPublishing)就更加無法忍受了。
這華國人類進化發展協會,竟然用了這個名字。
不知道他們的出版社和這個名字瓜葛很深嗎?
會議進行的越來越深入,所有人一致同意聯合打壓這本新期刊,最重要的是要讓陳涵和其他發表論文的作者意識到,只要不在他們旗下的期刊發表論文,意味著脫離主流學術界!
最好是讓陳涵和其他學者嘗到厲害后,把論文改投已經知名的期刊。
《科學研究》做大后意味著科研中心的轉移,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出版社和媒體自然瓜葛很深,可以說本身他們就是媒體巨頭。
于是在《科學研究》發布后的幾天后,很多人還沒有收到期刊時,不少知名雜志和報紙媒體就開始點評期刊的內容。
最終把《科學研究》狠狠批判了一遍。
本來收錄的論文自然是很有水平的,但出版社交好的專家可也有不少,這些專家大佬親自下場找毛病,很多小問題就會被無限放大。
就比如陳涵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列舉了小白鼠海馬體結構渲染圖。
但并沒有說用的什么辦法。
用已知的技術手段,根本不能實現。
出版社甚至邀請了生產實驗設備的廠家,以及該領域的專家詳細講解,證明陳涵的研究其實都是猜想,他就是一個幻想家,雖然在生物界取得了一些成績,研究出能夠輕微提高記憶力的藥物。
但在海馬體研究上,絕對學術造假了。
這張圖其實就是用的電腦軟件合成的。
另外的xao病毒,也被認為是學術造假,世界就只有一個病例,那隨便你怎么說都行,實驗記錄說不定都是假的。
這些出版機構控制的媒體,自然還是有不少權威性的,不了解情況的學者還真的對這本期刊產生了排斥心理。
覺得這本期刊收錄的內容很不嚴謹,竟然出現了這么多學術造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