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1500多萬。
完全可以讓他揮霍一次了,這次陳涵準備做的是搜索相位神經元技術或者生物計算機,仿生計算機技術。
他還沒邀請IBM的專家,這次挖麥克后,他在外界的名聲不太好,就算和研究相位神經元技術的團隊交流,估計人家也不太愿意。
但相信以如今外網的熱度,這些研究相位神經元的科學家們,估計也看了新聞。
麥克出走,可是被某些媒體稱作西方科技衰落的開始。
這些科學家們肯定是不服氣的,看看陳涵的新聞了解一下陳涵是很正常的事。
陳涵一開始就用1000萬靈魂之力,捕撈關于所有生物計算機技術和仿生計算機技術的宇宙信息,其中并沒有完全標注相位神經元技術。
萬一相位神經元技術,并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那他不是虧了。
所以還是給一個籠統的范圍,看看人類以后到底能不能研究出生物計算機技術。
實在不行,他還有500萬靈魂之力打底。
相信花費50次機會,還是能攻克單獨的一個相位神經元技術的。
目前其實就是卡在材料和結構上,陳涵不知道IBM的科學家到底是怎么做到在微觀環境下,完全模擬神經元細胞的。
很多東西還涉及到材料問題,目前的硅,肯定沒辦法做到。
隨著100次捕撈開始,陳涵的精神集中起來,前面幾十次,卻都是一些垃圾信息。
比如某些影視劇的畫面,竟然把小說電影給捕撈出來了,而他需要的技術遲遲不出現,搞得陳涵都緊張了。
說是100次連撈,中間還是有變化。
精神海又不是小說里的系統,完全沒有規定什么100連撈,10連撈。
只是陳涵自己設定的而已,他每次捕撈之前,還是要稍微調整一下,增加一些限制,或者得到信息碎片后,獲得有用消息就規劃一下捕撈方向。
上次大規模捕撈,還是陳涵尋找生物戰甲期間。
當時得到了一些信息碎片,發現了蜥蜴人,只是沒有深入捕撈。
這次陳涵卻是再次看到了蜥蜴人!
這是一個實驗室,畫面有些驚悚。
一群綠皮鱗甲怪,盯著一個奇怪物體,這個物體正在發出光芒,不遠處又有一個裸露的大腦腦花。
“虛擬成像技術!”陳涵內心震撼。
他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不是初代大腦生物計算機,白花花的腦花被放在一個容器中,上面插滿了管子,另一側卻是無比科幻的虛擬成像奇怪裝置。
他馬上調整捕撈目標不捕撈生物計算機了,而是根據看到的場景進行捕撈。
這里面的畫面,可是蘊含了無數高科技。
而且這次捕撈收獲很大,原來生物計算機單獨存在幾乎也是不可能的,因為自然界很難進化出光學投影器官,生物計算機怎么顯示畫面,除非直接連接大腦的神經系統,畫面直接出現在腦內。
蜥蜴人走的是生物和物理兩者結合的路線。
陳涵看到的大腦容器,也不是生物計算機,而是蜥蜴人在最初研究時,通過設備讀取大腦信息。
真正的技術,其實是那個像是小石頭一樣發光的東西,這裝置還包含了3D虛幻成影技術。
這玩意兒即是生物科技,又是物理科技。
他們使用了基因編輯技術,直接在干細胞上動手腳,培養出特殊屬性的微生物,而這些微生物其實是制作各種配件的原材料。
不同的微生物,可以誕生不同特性的特殊材料體。
比如石墨烯,蜥蜴人不靠提煉,不靠合成,而是靠微生物甚至動物得到。
就像是某些動物的排泄物可以做藥,那經過特殊改造,就能讓這些排泄物,生成特殊屬性的金屬,一些微生物的改造,最后可以得到納米材料。
這是生物和材料領域的完美結合!
生物成了合成工廠,他們自身或者是排泄物,就得到了各種合成物。
因為涉及到的知識太多太雜,宏觀搜索捕撈顯然不是好主意,他只能得到大致信息。
最后看看剩下的靈魂之力,陳涵決定專攻可以用于相位神經元的生物合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