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項技術在腳盆國也已經在發展了,他們可以做到用光刻機改造的噴射機,打印頭發絲大小的戰列艦。
不過這不算是芯片噴射器,因為他們的噴口還比不上陳涵團隊制作的這一臺。
所以噴射芯片機,一直沒有研發成功。
如果噴射芯片的噴射機制作成功,就意味著以后人類需要的所有精密零件,其實都可以用這臺機器完成。
其中包括7nm的光刻機零件。
只要能夠獲得所有零件尺寸結構,就可以靠著噴射機打印出來。
數控機床是用無數刀片在一個完整的部件上雕刻切割,這臺噴射機卻是采用3D打印技術,先在電腦上建模,隨后一點一點的噴射搭建。
理論上任何結構,都可以通過它來完成。
陳涵甚至冒著輻射風險,把靈魂結構體的拓撲圖像從大腦里讀取轉化成了3D文件。
供應這臺噴射機的計算機,就是華國最新一代天河超算,普通計算機完全容納不了靈魂結構體的數據包。
即便是電腦數據,包含靈魂結構體拓撲圖形的文件大小也超過上百g。
比最新一代芯片復雜了上百倍不止。
隨著噴頭移動,菱形的立體結構開始慢慢顯現。
本來用陳涵的異能,這個結構最終出現在現實也就拳頭大小。
但采用28納米噴射機制作,這個結構卻比足球還要大。
它的直徑已經快超過臉盆大小了,眾人都在耐心的等待著。
仿生計算機所有的芯片設計、相位神經元技術全都是陳涵提供的,在場的工作人員只參與了噴射機的改造。
噴射機的原型是光刻機,用的同樣是一個針頭,以前的光刻機是在完整的硅面板上上下左右移動雕刻紋路,所以從光刻機改成噴射機難度其實沒有多大。
而微小粒子自身有吸附力,當從納米級別噴射器高溫噴射而出時,自動會吸附在一起。
就和焊接的原理差不多,納米大小的石墨烯粒子會自動粘連。
最重要的是芯片結構,目前為止所有人都沒有看過具體打印的結構圖。
當然就算看也看不懂。
打印圖層就超過了上千萬頁,光靠著人眼查看,也是看不懂的。
這次打印持續了十幾個小時,突然機器暫停。
打印的物體才進行了一半左右,看起來就像是切開一半的西瓜,切面上密密麻麻都是比頭發絲還要細小的各種絲線。
但這些絲線其實都是中空,并且里面有一個又一個的相位神經元結構。
“失敗了,陳博士你打的到底是什么啊?我們之前測試普通的芯片打印都花不了一小時。”蘇遠疑惑的問道。
在微觀尺度來說,打印暫停基本意味著整塊材料報廢。
“這是秘密,沒有失敗,我只設定了打印一半,接下來繼續打印另一半吧,這是我的收藏品。”陳涵笑著說。
他不準備讓這些人知道他打印的靈魂結構體,這東西是他自己測試用的。
而光刻機改造的噴射機只有這一臺,就算陳涵想要一臺都沒辦法立刻獲得。
況且光刻機改造在場的人都廢了很多功夫,別看28nm的技術現在比較落后,可是也涉及到國內數千家公司,上十萬個零部件。
不少零件還是進口貨,完全國產的光刻機,國內只能造100多nm的光刻機。
陳涵打算用打印收藏品的方式,分成兩半打印收藏靈魂結構體,最后用自己的異能組合起來。
他倒是要看看,使用相位神經元技術,完美模擬大腦里的靈魂結構體,通上電量后,會發生什么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