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涵也化作電焊工,開始用手不停撫摸電路板,有異能存在,陳涵都不用使用電焊了。
微觀改變一兩毫米的東西他完全可以做到,只要拿上錫線,按在需要焊接的點位,隨后意念一動,電路板上的線路就焊接好了。
這些線路其實是原本計算機芯片延伸出的線路,陳涵還沒有設計出獨立的操作設備,所以還是要用原本的計算機系統去控制仿生計算機的智能核心。
整個實驗臺被陳涵弄的亂七八糟,在陳涵的異能幫助下,總算還是完成了。
每個零部件的供電因為尺寸不同,供電的大小也不同,陳涵單獨配備了獨立電源。
而原本的計算機大致的結構沒有發生改變。
只是在主板的輸入輸出端,多了不少外接線路。
現在相當于計算機可以用鍵盤輸入信息,轉換成腦電波訊號然后輸入智能核心,再用智能核心輸出腦電波訊號,調取出海馬體中的儲存結果。
陳涵打開所有電源,開始進行第一次測試。
整個過程已經在陳涵大腦里演算過無數次,按道理說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等計算機啟動后,陳涵打開了專用軟件。
通過這套軟件,就可以控制輸入輸出結果。
陳涵先測試了一下連接狀態,發現沒有問題后,才開始進行第一次運算。
只是正當陳涵準備計算的時候,電腦突然卡死了。
“這是怎么回事?”陳涵眉頭微皺,有點疑惑。
理論上來說,他現在可以通過中文的文字命令,調取儲存在海馬體結構上的記憶信息。
最新的海馬體結構體,包含了他從0-23歲的所有記憶。
現在他輸入“回憶昨天發生了什么”。
那就相當于自己在腦海里想象昨天發生了什么,大腦給出的反應差不多。
其中的流程就是指令轉化為腦電波訊號,進入智能核心,通過智能核心運算調取海馬體結構的儲存記憶。
目前整個技術,不具備任何寫入新指令,儲存新內容的功能,只有像是看電影一樣,選取某個記憶片段,然后讀取內容。
出現的內容也只有文字信息,因為圖像信息,陳涵還沒有開始編譯。
這需要重新寫一套像是微軟系統一樣的東西。
能夠把4種腦電波加上橫軸波轉換成文字訊息。
而現在整個技術原理都是基于腦機翻譯器制造的,大量腦電波訊息,被忽略了細節含義,只剩下文字被陳涵破譯,并且燒進了轉換器上。
正當陳涵準備關機重啟時,他發現整個計算機無法動彈了。
看樣子已經死機。
陳涵準備關掉電源重啟一下,慢慢測試那里出現了問題。
沒等他行動,電腦的文字框突然跳出,把陳涵嚇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