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層的小樓總共有三棟,背后有個小山破,上面有十幾棟小院。
陳涵一看就喜歡上了。
得知可以挑選一個空房子住后,馬上帶著萊塞塔選了個比較高的小院。
袁老年紀大了沒力氣陪著陳涵閑逛,是三亞海稻基地的一個研究員田星帶著陳涵逛的。
陳涵看到這些設施后好奇的問:“田哥,我感覺你們是不是挺有錢的啊,這修的小樓,條件也太好了吧!”
因為陳涵翻過山破,原來另一側也全是小院別墅。
另一面正對著海灘,大海一覽無余啊!
而且到處都是椰子樹還有一些綠色的熱帶植物,和另一側金黃的水稻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面水稻,一面風景,陳涵都能想象到這里的研究員平時是怎么生活的。
田星笑的滿臉開花,顯然這里的確非常不錯。
“也不算特別有錢吧,海稻86是陳教授的品牌,每年我們也要給各個省事育種,年收入幾百萬,當然除了賣種子收入,還有各種補貼以及另外的一些公司營業收入,所以還不錯吧。”田星解釋道。
陳涵看到了遠處海灘有不少游客在海里玩耍,不遠處甚至有一個高級酒店,不知道是幾星級酒店應該很賺錢。
“這些不會都是你們研究所的產業吧?”陳涵驚訝道。
田星緩緩點了點頭。
隨后解釋道:“嗨呀,這不算什么啦,當年陳教授剛研究海稻的時候就申請到了很多地,因為發現海稻的地方就是海邊,陳教授考慮到氣候問題也選擇了海邊。”
“你回頭看咱們的實驗基地,是不是四面被山圍住了?這里的環境非常好,海邊一般有大風,其實不適合當水稻基地,但現在這里即便外面大風也不會影響到下面的水稻。”田星自豪的說。
原來是這樣,想想看八十年代的是,三亞估計還是個窮鄉僻壤呢。
而且那時候也沒有什么旅游的概念,想在海邊那一塊地肯定非常輕松。
陳教授還真是走運,而且有商業頭腦。
不但建起來一個水稻基地,為國家做貢獻,還把外圍的海灘建設成為旅游景區,甚至修了高級酒店。
說不定這個酒店都是三亞海稻基地的產業。
這里環境可比陳涵的陳家別墅還要好的多了,陳家別墅看不到海,這里從小院出來散散步就能到山坡上看大海,沿著環山走道走下去就能到達海邊。
走起來估計要十幾分鐘,但這里既然被開發成了旅游景區,自然有代步的電動車。
用的是高爾夫球場的那種小型電動車,陳涵發現每個小院里都停著一輛。
實驗室在山下的幾棟大樓里,住的地方就在這邊,每天可以開著小電動車去上班。
見到陳涵對這里比較滿意,田星介紹道“袁老住在最頂層的那個小院,里面比較大,因為袁老的醫護人員還要保姆也在,下面的房子就小一些,也沒有廚房,可以去食堂吃飯,食堂在那棟樓一樓。”田星指著前方說。
一般研究水稻,都要很長時間,有可能一呆就很多年。
田星畢業就來這個基地,已經娶妻生子,也分到了房子。
還給陳涵解釋說他們自己家里也不開火,食堂的伙食非常好,經常都能吃到海鮮。
因為陳教授太賺錢了,這里又不完全屬于國有研究所,所以對身邊的人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