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涵家里并沒有看到這種物體,也許是微量元素缺乏。
直到陳涵連接到飛行器上,這才補充微量元素,導致這個小球的誕生。
當然這個小球還是可能具備隔空吸能的能力,目前陳涵還搞不懂原理,因為只有具備隔空吸能的能力,才可能在深沉地下實驗室將電網有一些跳閘的電也吸收到地下實驗室中。
陳涵和陶舟等了好一會終于送來了磁場檢查儀器,磁和電不分家,所以這種儀器很多。
在陶舟的幫助下,陳涵將灰褐色的小圓球放在監測儀器上。
看起來其實像是什么生物的蛋,圓形也并不是特別標準。
蛋蛋上有很多個接口,這些借口有些事連接電能輸出線路的,有一些事連接營養元素吸收線路的。
其實就是一個入口一個出口,吃掉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釋放出電力反補給其他通訊器官。
陳涵沒有繼續輸出營養元素,而是測試球體是否具備絕緣,釋放的能量強度多大,還有釋放能量后,內部是什么樣子。
整個測試看起來還是非常規范,沒有任何違規的地方,考慮到這是外星人飛行器里的東西,甚至還有隔離措施,整個實驗室都和一些頂級生物實驗室的安全設施對等。
陳涵在這個測試房間都穿著防護服。
測試期間所有儀器卻還是死機了,等檢查后才發現,所有檢查的儀器線路通通損壞,就連連接的總電路此時也受到波及,要不是有幾道防護措施,估計整個基地都要淪陷。
所有人都看向陳涵等待他的下一步指示,倒是沒有人抱怨陳涵,之前就已經有過預案,這可是外星科技,出點什么意外太正常了。
陳涵只是讓基地封閉所有電路,然后再次取下圓球。
這次的情況應該和之前電網的情況有點類似,不過要嚴重很多,電網那次是吸收大量電力,這次是反補出去一些電力。
陳涵終于打算切開這個小球,仔細探索里面的情況了。
他的微觀干涉大概能觀察到直徑20厘米的范圍,小球也可以被他完全透視,其中的區別在與當陳涵接觸到的點微觀干涉的時候越清晰。
只要切開小球,陳涵用身體觸摸著干涉,肯定可以看到更多細節。
就像是之前用的放大2000倍顯微鏡,用手接觸后,可能就變成了20萬倍顯微鏡。
在這之前必須要將里面的電量散掉,這沒有什么困難的,本身小球就有輸出端口。
陳涵將這個端口連接到了地下,巨大的電力很快就全都跑掉了。
如果現在還連接著營養元素通道,估計還會源源不斷的產生電力,散都散不掉,現在已經沒有球形閃電,終于可以好好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這次實驗設計到陳涵的微觀干涉,陶舟被禮貌的請到實驗室之外,倒是沒有避諱萊塞塔。
等陶舟很不情愿的離開那個特殊廠房,陳涵才在工作臺旁穿著實驗服坐下,陳涵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很有信心,什么病毒細菌都不需要害怕。
只不過這是外星科技,還是要給一些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