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連山對乖乖女關關、林師兄、傻白甜小蚯蚓、鳳凰女樊勝美、王伯川幾人的愛情事業有幾分了解后,一個字不斷出現在莫連山的腦海里,“愛”到底是什么?
有一個概念,是哲學解釋不了的,那就是“愛”。
你有沒有那種對一個人完全沒有沖動和欲望,就是純然的希望對方好,希望對方能夠“度過美好的一生”這種體驗?
你既不想和對方戀愛,也不想和對方結婚,甚至身體接觸、語言交流,這些有沒有都無所謂。
僅僅是因為“這樣一個人存在”,你便覺得這人間值得?
這種感覺會讓你變得勇敢,活著說無畏。
你不會再憂慮成敗,也不會擔心生死,你的世界彷佛被鍍上了一層光影。
時間像膠水一樣,既有粘性又很柔軟。
你在一瞬間就長大了。
你發現了宇宙的無限,時空和引力都是欺騙你的存在,從宇宙開始膨脹到太陽變成白矮星,
一切都是被設定好的。
作為碳基生物的人類,不過是宏大演進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因素。
況且如果科技發展、文明推進、消費商品是因為追求單純的感官快樂,那人類在宇宙中的渺小,和人類在地球上的偉大,恰恰印證了人類的微不足道。
有人說,愛不過是苯基乙胺和腎上腺素的荷爾蒙反應。
也有人說,看似利他主義的愛,其實是為了種群的繁衍。
這些解釋邏輯自洽和科學理性,但這些解釋是“為了解釋而解釋”。
一個真正體驗過、理解愛的人,根本不需要這種“所謂科學”的解釋。
10萬億年后,當太陽變成黑矮星,再也不會發光發熱,作為人類的我們已經不復存在。
但我們的細胞、我們的原子,我們身上曾經作為一個人存在過的每一個基本粒子,甚至包括那還未被證實的自由意志,都會以另一種形態,永遠的存在于宇宙中。
現在在想想,當愛發生的時候,并不是生命體之間的化學反應,而是作為細胞、作為原子、作為基本粒子的我們,與另一片細胞、原子、基本粒子產生了某種聯系。
這種聯系不需要物質的交換,甚至不是波、不是場、更不是力。
而當我們受這種聯系驅動的時候,宏大世界中的微觀視角便有了超越物理意義的新存在。
愛是原初的創造,
是本我的求證,
是永恒的印記。
......
看明白一些人的價值觀、愛情觀后,莫連山并沒有人間清醒,不理解的地方還有許多,沒有找到深層次邏輯內因的地方還有許多,沒有找到應對辦法的難題還有許多。
甚至,莫連山對自己的愛情觀,對自己的愛情的把握,也沒有太好的提升。
有些東西,看得清,不代表你做得清。
莫連山接下這《從島主到國王》的幸福觀任務,和接下《歡樂頌》的愛情觀任務,有一半是因為想通過審視別人,來發現自己的“天賦”,來開啟第三層基因鎖的那種用別人的思維來思考,以及第四層的心靈之光。
莫連山已有的“本命天賦”,那是“紫玉簫”帶來的,算是心靈之光的一種。
但這不是莫連山自己挖掘出來,也不一定是莫連山自己真實的“天賦”。
天賦是什么?
天賦就是你的靈性,是老天爺留在你心里的種子。
人人皆有。
對于沒有發現自己天賦的人來說,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