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卑微,就在于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陷不擇手段,甚至惱羞成怒。當自己的威儀不足以服眾時,不是首先反省自己,而是做出遷怒別人的舉動,這反而更傷聲譽。
在莫連山的理解里,多怒的人,一般都有述情障礙。
什么叫“述情障礙”?
用普通話講,就是不會好好說話。
這種人張口就發飆,就是經常毫無理由的發火。
原因是什么呢?
他分辨不清楚自己的情緒,他唯一能夠識別的情緒就是憤怒。
所以,你讓他好好說話都不會。
他如果發生了矛盾,比如說,沮喪、擔心、關懷。
有沒有見過把關懷變成憤怒的人?
有特別多這樣的人。
就是兩個人關系特別好,妻子的手劃破了,老公過來就發飆,“怎么這么不小心!”
“你看我手都劃破了,你還這樣說我的嘛......”
但問題是他說怎么這么不小心的時候,他是出自于關心。
但他不會表達關心。
他遇到所有令他拿捏不準的這個東西的時候,他都把他變成憤怒表達出來。
這種叫做述情障礙。
這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狀況,而這個東西來自于小時候長期的情感忽視。
當父母沒有跟他做過更多情感交流的時候,這個孩子是不會跟別人表達情感的。
是不會用關心的口氣、擔心的口氣,或者是有點稍微著急的口氣,不會!
他就是直接變成憤怒。
但是他的這個開關轉換特別簡單。
那時對于普通人來說的。
對于上位者,對于三國時代的將軍們,威嚴、威望沒有建立起來的話,表現出來的方式也是多怒。
通過觀察其是否多怒,可以看出一個將軍在他領導的部隊里,是否有足夠的威嚴。
威嚴不足的人,其部隊必定紀律散漫,遇到埋伏混亂后,往往就更難鎮定下來。這是敵人可以利用的地方。
信不足則多言。
信不足,則口多言,然言多必失,夸夸其談者虛,口吐蓮花者淺。為人之要則,當抬頭時觀云,低首時看路,于學中思,善養浩然之氣、謙卑之性,方能大寫人生。
勇不足則多勞。
沒有勇氣的人,做事畏縮,拖泥帶水,只能被事情所勞。優秀與平凡者的差異,就在于優秀者往往能夠一鼓作氣,以優勢精力做好一件事,而平凡者以平均精力做許多的事,結果什么事都做不好。
明不足則多察。
古人說:「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明”指的是明察秋毫、洞若觀火的智慧。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到洞若觀火,就要多去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