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審人員,時清悅深知國內手工匠人們的出境,社會發展的太快,數字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將他們的傳統工藝遠遠的拋在后面。
經濟上的壓力,學習上的困難,所以學習的人是越來越少。
有了時女士的證明,應笙笙立馬從釘線繡的手工匠人入手,畢竟這東西出現在趙亦斕的身上可不能假借他人之手進行刺繡,否則事情不就敗露了。
“小夏子,查一下本市內會釘線繡的人員信息,重點目標放在有十年及以上的人員那里。”應笙笙說道。
梁鴻夏嘴里正叼著半個饅頭,手里還拿著剛拆開還沒捅進奶盒的吸管。
“釘線繡?”梁鴻夏艱難的把饅頭咽下去,干癟癟的差點沒給自己噎死。
應笙笙:“你慢點,又沒人跟你搶。”
一大口奶灌下去后這才算是緩過神來:“釘線繡好像要青云縣的特色手藝吧。”
應笙笙有些驚訝,怎么一個兩個都對釘線繡這么了解:“青云縣?”
梁鴻夏回道:“可不是,青云縣的釘線繡還和文家瓷器館一起上過宣傳廣告。”
“那個縣學釘線繡的人多嗎?”應笙笙問道。
梁鴻夏回道:“不多,這種手藝活沒有多少年輕人學的,你這要求還是在十年以上,估計除了村里的老一輩外沒有多少年輕人符合條件了。”
至于為什么會將目標瞄準在年輕人,則是昨天晚上予思安來電話,根據現有的信息給做了一個初步畫像。
兇手年齡在二十八到三十五歲之間,男性,身高在一七三到一七五之間,對于美人魚或者鮫人有著特殊感情,對海洋生物尤其是魚類非常的熟悉,極有可能是海洋館內的工作人員。
昨天予思安離開前所得到的線索還并不多,能夠畫成這樣已經給了非常多的信息了,所以梁鴻夏連夜對海燕館內的工作人員信息做了排查,篩選出了符合性別、年齡、身高等特征的人員。
奈何海洋館的員工眾多,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員工數就有三十幾個,要排查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工作量。
應笙笙問道:“海洋館工作人員信息排查的怎么樣,有青云縣人嗎?”
梁鴻夏搖搖頭:“沒有,這三十幾個人中大部分都是外省人員,只有五六個是我們省的人,而這五六個人也都是本市或者江城、燕城那邊的人。”
“我知道了,你先查一下釘線繡的情況,等向陽來了在把兩份數據對比一下看看有沒有重合點。”應笙笙回道。
昨天收工的時候因為葉蓓還在休息室等著,加上白天也受了驚嚇,索性晚上局里也還能調劑應笙笙就讓他先回去了。
梁鴻夏回道:“好,那這幾個人的資料我要先給一份給你嗎?”
“發一份過來。”應笙笙說話間打了個哈欠,一晚上沒睡這會兒突然開始犯困得去洗把臉清醒一下。
七點三十,老向同志在一次提早來了局里,而且還碰上了同樣提早來上班的喻局。
喻揚看著他衣服沒拉扯好皺了皺眉:“右邊衣服塞褲子里了,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