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上回婚事上聽了太皇太后的話,這回只是要迎個嬪妃,自己就做了主。
人進了宮,太皇太后才知道。
老祖宗做了這么多年祖宗,行事早有自己的規矩,皇帝這回竟然將一個寡婦接進后宮,當時就氣的病了。
先帝不顧風言風語,執意留下太妃,這回他不肯再做讓步,掌了大位的天子,乾綱獨斷,不再是小兒被撥弄了。太皇太后也下了狠心,先帝出宮巡查時將太妃召到宮里,本來意思賞頓板子,皇帝回來再怎樣也沒法子。可是卻得知太妃有了身孕,太皇太后容不下太妃,卻得容下自己的親孫子。
長嘆一聲只好作罷,先帝還沒回宮,就搬去圓明園,說是再不管后宮的事兒了。先帝去請了兩回請不回來,只得作罷。但每年大年節,和太皇太后的千秋,都要帶著兒子去磕頭。
論起來,太皇太后對皇帝始終是另眼看待。皇帝還是太子時,常去園子里陪太皇太后,送些時令果子和玩意兒。太皇太后對廣祿也好,只是中間隔著個太妃,見的就不那么勤了。
偏殿幽深,大柱子雕了盤龍,吞云吐霧的盤旋向上。太皇太后舉著頭,在瞧藻井上大朵的牡丹祥云。
“皇祖母來了,孫兒才知道,您千萬別怪罪。”皇帝進去叫了一聲,便行了大禮。
太皇太后調轉身子,俯視著跪地磕頭的皇帝。
等皇帝磕第二個頭時,她已經走到跟前,拉了允寧起身。“好孩子,被跪了,地上涼。聽說你身子不好?”
允寧攙著太皇太后的胳膊,送到臨窗的明炕前,迎著太皇太后關心的目光,心里一暖。
“皇祖母別聽他們瞎傳,孫兒好著呢。就是這幾日批折子晚了些,夜里風涼,咳嗽幾聲,他們就到處嚷嚷。”
“他們盡心是本分,要是不操心,才是該打的。皇祖母瞧你臉色不大好,這政事啊,總是沒完沒了,沒個盡頭,做皇帝的,一輩子跟他們打交道,日子長著呢,你別學你皇阿瑪,嘔心瀝血也要分個輕重,他就是心里著急了些,撇下你跟這么大個國家。。。。如今大夏的擔子壓在你一個人身上,你要學著自己分解。”
皇帝頭回聽太皇太后提到他阿瑪,心里頗不是滋味。太皇太后送走先帝時,頭發還沒白呢。
先帝那會兒內憂外患的,本就不易。太皇太后一怒之下避到園子里,他失了一大助力,也是先帝年紀輕輕就走了的一個原因。
太皇太后最后也省悟到了,只是已經太晚了。這也是她心頭的一大痛。
所以如今瞧見皇帝,勾起心里隱痛,又見孫子瘦的脫了形兒,知道日子也不好過,愿意多說幾句。
皇帝應著,不愿再說這些,便問,“孫兒也想念老祖宗,只是不得閑。前兒見他們新做的點心,里面放了芋頭粉,不太甜,又好嚼動,孫兒讓他們送了些過園子,老祖宗吃了覺得怎樣?”
太皇太后微笑,“是好東西。你知道我愛這些,不過不敢吃多,還讓園子里學著做,究竟做不出御膳房的味兒。”
皇帝睡了一覺,身上覺得暖了些,跟皇祖母坐在這里說些家常,竟有許久沒有過的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