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謙其實是知道的。
皇后方才趕來,也是為怡王遇刺一事。皇帝忙了一下午,疲累極了,喝了兩回參湯才撐到這會兒,本不想見,可皇后如今大著肚子,就這么給推回去不好看。
皇后進門來果然還是問的怡王之事。
后宮不能干政,可這要看怎么說。怡王是皇帝的親弟弟,出這么大事兒,她是正牌的嫂子,不論國事,家事上如今皇后當著家,不能不關心。
皇后問了怡王的情形,便提出宮里派人去照應。
這算是一種恩典。親近的大臣、皇親家里出了事,宮里派人去幫忙,或者伺候照應,這是臉面,顯得天家人倫親情濃厚。雖然派去的人并不一定能真干點什么,但來回遞消息總是可以的。
皇后就是要知道,廣祿這回是不是真的不成了。
親王遇刺,可是天大的案子,尤其是后頭關系著誰,都是心知肚明的事。
皇帝頭一個就不能放過多尼。
真要是多尼干的,可絲毫沒將皇帝放眼里。這份囂張跋扈,比以前倒是更厲害了。
皇帝不可能不著惱,廣祿要是能活過來,興許為著朝堂上的平衡,皇帝還樂意抹稀泥,放多尼一馬,至于廣祿,沒死就不是大事,撫慰一下就算過去了。
要是廣祿死了,皇后想想就不寒而栗。
皇帝對多尼的忌憚不是一日兩日了。有個廣祿,還能容他活著,要沒了廣祿,多尼就必須殺了。
不殺難道等著他今后成為朝堂上讓小皇帝如芒在背的所在?霍光到底最后沒亂了大漢天下,多尼可不一定。
當然,反之,也一樣,沒了多尼,廣祿也會成為皇帝必須要拔掉的芒刺。
這件事,牽連甚廣,她在深宮也不能避免被懷疑。
她深知皇帝的性子,與其被他疑心,不如干脆站到跟前,坦坦蕩蕩的反倒好說話。
皇后打著親情牌子,不問其他,只說宮里該派人去。這也是慣例,皇帝沒有反對。
但派誰去,帝后卻沒能達成一致。
皇后意思讓自己宮里的人去,一個宮女一個太監,這樣彼此都方便。
皇帝聽了搖頭。皇后如今要養身子,身邊不能缺人。再說是王爺出事,由皇后出人不大好聽。于是叫人去找素格。
御前宮人出面,代表的是皇帝,自然比皇后宮里的人出面更合適。
而且皇帝這時也急于知道怡王府的動靜。
他現在心力交瘁,實在沒有法子面對一個這么大的亂子。自然他不希望廣祿出事,可一旦真出了事,他也不能任由事態就這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