椴樹,千年前稱做葉上果。乃雙子葉,木屬植物。
彼時的胥蕪尚有一個姐姐,名喚胥箬。
姊妹二人分別是葉上果破土之初的兩片子葉,亦是雙生的樹靈。生長在無憂之谷。
無憂之谷一處,景色秀麗、四季為春。雖雨水充沛,卻極少有傾盆大雨,細密雨絲直如霧絲般的棉柔。
據資歷較為深厚的老妖怪說,曾有位了不得的神尊曾建府于此,因而谷中靈氣極是充沛,滋養了許多山精妖怪。
植物類精怪,因其自初生起便立于天地之間、根扎大地,是以汲取靈氣十分容易。
可若想修得人身,卻是要比動物類妖怪艱難許多。
動物修煉,稱為妖。若化形,乃本體直接化為人形,可四處奔跑走動。修為越高,其本體特征越是隱秘。
植物修煉,稱為精怪。若要化形,需得脫離本體,再將魂魄修為實體人形,而后方可稱為妖。且初時不可遠離本體。法術越強,方可離本體越遠。
是以草木之靈的修行之路是極為不易的。畢竟這世間數不清的花花草草,若皆可生而為妖,豈非要大亂?
原本胥蕪和胥箬與這谷中的眾多花草樹木并無不同,每日吸取著靈氣,緩慢生長。
可好巧不巧的,偏偏那日九重天一位上方仙者途徑于此,落下了一滴傷心淚,正正砸落在胥箬頭上。如此,硬生生讓本就稍有靈氣的二人得了靈識。
因那傷心淚砸在了胥箬頭上,胥箬的靈識便成熟得更快些。修成人身、得以脫離本體亦更快些。
可習慣了結伴雙生的胥箬修得形體后,并沒有想象中的歡喜雀躍。
她的雙腳立于天地之間,頭頂依然是熟悉的天空,腳下依然是熟悉的泥土。環顧著偌大的無憂谷,只覺得自己形單影只、孤獨寂寞。
是以,她便一直細心照顧著自己的妹妹,希望她也能早日修得人身,脫離本體,與她相伴、共游天地。
無奈胥蕪雖有靈識,但終究沒有慧根,更是缺失了機緣。不光一直沒有修出個人形來,甚至連開口說話亦是不能。
僅靠著那雙生的羈絆,偶爾傳達些許破碎殘缺的意念。
牡丹花妖告訴胥箬:若想令有靈識的精怪快速得以靈智,需得常常與它講話,令它領悟這世間的冷暖。心生向往,才會努力修行。
胥箬深以為然,便向牡丹花妖索要了從民間帶回來的畫本。她日日捧著畫本,將里面的眾生百態逐一念給胥蕪聽。
她始終在胥蕪面前自說自話,有時分享自己在谷中經歷的趣事,有時也總結自己的修煉心得。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著,可卻終究是收效甚微。
她偏不信邪,干脆又將每日吸收的日月精華皆渡一半給胥蕪。而后搓著手等著胥蕪與她講一句話,但得來的總是失望。
寂寞得太久,思緒就易亂。
胥箬因是承了那女仙一滴動情的傷心淚而生得靈識,性子中難免就多帶了些細膩與憂思,對情愛更是心生向往。
閑暇之時,她頻頻疑惑:如女仙那般明媚俊俏又法術高強的美人,都為一個“情”字所傷,這世間的情愛該是何模樣?
她常這般想,也常同胥蕪念叨。久而久之,無人開解,竟平白生出了些許執念。
胥箬無法離自己的真身太遠,因而無法踏出無憂之谷,去往人間體會情愛自是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