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王嫂子,你怎么才回來?你姐姐姐夫都快不行了!咦?你姐夫不是給了你五兩銀子讓你請大夫去了嗎?大夫呢?”一好心村民問道。
“大夫……大夫出診了,不在家里,我去正好撲了個空……”王李氏有些心虛,說話間都不敢看別人的眼睛。
“這樣啊,唉,真可惜,多好的人家啊,怎么就遭了這樣的難了?”村民道。
而當時身在天元府,準備鄉試的黎川聽到父母病重的消息,已經是三天后了。
黎川用盡盤纏,用最快的速度趕了回來。卻看到自己的父母被拋尸荒野,被野獸啃食。
他如同發了瘋一般,也不知道是哪兒來的勇氣,用火把和弓箭趕走野獸。
村長楊大華才從別的縣城,得知了這件事后便立即組織人去幫助黎川,還將黎川父母安置在了一處荒廢的院子里。
回到曾經的家,發現小姨一家三口已經鳩占鵲巢,他們霸占了黎斌夫妻所有的財產,還在他們夫妻二人死后,偷偷去了里正那里做了房產變更,最后他們無情的將黎川拒之門外。
當他苦苦哀求,希望小姨一家能夠借他些錢,先將父母尸首安葬的時候,他的親小姨,只將一塊三指大的紅薯丟在了地上,而后又關上了門。
最后,還是楊大華出手,將他父母的尸首安葬,同時還交給他一份房契——也就是他一直住的那一個小房子。
楊大華告訴他,他父母偷偷在他這里買了房,是給黎川以后娶媳婦兒用的。想不到如今卻成了黎川唯一的棲身之地。
楊大華為黎川感到惋惜,他從鄉親們嘴里聽到了黎川父母的事情,已經王李氏的見死不救,便讓人不要再說這件事。
畢竟黎川只是個十六七歲的孩子,正是沖動的年紀,若是誤了終身就不劃算了。
當年淮山附近唯一的鄉醫便是陸修德,陸修德當天的確是出診了,但是是臨近傍晚的時候才去的,而黎斌出事是早上,王李氏所謂的去找他的時間是上午,那個時間他一直都在。
王李氏見死不救,是鄉親們第二天才知道的。
后來,黎川自力更生,無論多窮多苦,他再也沒有乞求過任何人。村里的人幾乎都知道黎川父母是怎么死的,卻都瞞著他。
他們這么做也是出于一片好心,希望黎川早日從失去親人的痛苦中走出來。
之后,黎川努力掙錢,將錢都還給了楊大華。
楊大華將黎川父母的宅子買了回來,他是個讀書人,而黎川又是這么多村子里唯一的秀才,他不希望黎川埋沒,他愿意資助黎川,讓他去天元府繼續科考。
可是這呆子怎么也不愿意去了,他沒有接受楊大華給他的房契,盡管那房子是父母的。
黎川這一待,便是三年。
楊大華將黎川父母的房子買回來后,王李氏一家三口便賣了房子和田地,去了平遠縣,憑著賣房子的錢和霸占黎斌夫妻的錢,他們自己做了些小生意,日子也還算過的不錯。
他們這一走,便也是三年。
他們離開后,出云村的人便逐漸將當年的事情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