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后。
會稽郡。
吳縣。
一處酒樓內。
一個看起來六十歲左右,頭發花白的老者,正坐在酒樓正中央的高臺,抑揚頓挫的說著書。
啪!
驚堂木一拍。
老頭開口道:“說到這國師白子秋,那可不得了,泰山封禪時,長虹為橋迎始皇,更令群仙來賀,之后還有氤氳蒸騰,仙鶴飛舞,那場景,簡直聞所未聞……”
這說書人,竟說的是白子秋的事跡。
從白子秋現身泰山,再到來淮河兩地平息水患,事無巨細,說的有聲有色。
雖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杜撰而來,但是配合幾分戲曲腔調,倒讓故事平添了幾分奇幻和精彩。
下方的聽眾,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我也聽說了,一個月前,國師御水而行,將奔流的洪水,都引到了長江和黃河呢。”
“我可是親眼所見,國師舉手投足間,就將水患平息了!”
“真的有這么神么?”
“不信的話,可以去長江口和黃河口,那里有國師留下來的永鎮山河碑,有了此碑,吾等便可提前預知地動和水患!”
“老先生,再說一段吧,吾等還沒聽夠呢!”
對于這種奇聞軼事,大部分人都非常感興趣。
老頭喝了口水,吊了一番眾人的胃口,便咳嗽了一聲:
“好,那小老兒就再說一段!”
剎那間。
便是滿堂喝彩。
酒樓的一角。
嬴陰嫚看著白子秋,嘻嘻一笑:“哇,國師,真沒想到,你的事竟然被當成神話傳說了。”
她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還拍手叫好。
白子秋喝了口清茶,淡淡道:“若是再添些細節,那便更好了。”
“那待會我再去找這說書人,給他提供一點國師的日常生活細節。”嬴陰嫚抿唇笑道。
“算了,本是圖一樂,沒必要自尋麻煩。”白子秋緩緩起身,“好了,陪也陪你玩了一天了,也是時候回咸陽了。”
這一個多月。
他一直都在做水患的善后事宜。
由于朝廷那邊撥款及時,百姓倒也很快就回到了正常的生活。
嬴陰嫚聽說要回咸陽了,于是便拉著白子秋到處逛了一天。
偶然間聽到這里有說書人在說白子秋的故事,所以就過來聽了一下。
白子秋對此自然不會反對,反而覺得可以加大力度。
畢竟——
神話的傳播,除了靠刻碑或者口口相傳外。
說書和各種小說話本,也是傳播神話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白子秋也已經發現,就在這短短一個月的功夫。
他的信仰值,就增加了快十萬。
都快比的上他之前半年的收獲了!
這還是因為,水患發生的時間太短,他的事跡還沒有流傳出去。
等時間一長。
這個數字恐怕還會再翻十倍不止!
達到百萬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
這個時代,秦朝的總人口也在兩三千萬的樣子。
在這信息并不發達的時代,百萬已經是相當恐怖的數字了。
該做的基本都已經做了。
白子秋沒有耽擱,和嬴陰嫚一道回了咸陽。
半個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