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剛剛簽完合約,華夏和島國還處于非常敏感的時期。
鬧出這種事情,確實有些讓他難辦。
不過。
他還是十分爽快道:“當然,演武場本來就有規定,一旦較量,便生死自負,他們技不如人,死了也怨不了誰,后續的事宜我會處理好,兩位壯士不必擔心。”
人都已經死了,再后悔也沒有。
眼下。
最要緊的是將這兩個能人給留住。
一個神槍,一個擁有奇術……這可比這些島國教官好上太多了。
就算到時候,上報到老佛爺那邊,他也有足夠的理由,消除這次的影響。
不至于影響他小站練兵。
“既如此,那我們二人就先走了。”白子秋拱了拱手。
袁世凱立馬道:“壯士請留步。”
李書文一臉戒備道:“還有事?!”
剛才一番接觸下來,他對袁世凱的印象,自然算不上太好。
袁世凱絲毫不介意李書文的冷硬,笑著道:“兩位既然來此應聘,又何必急著走,剛才是我怠慢了二位,我給二位鞠躬賠禮了。”
說著。
他便抱拳彎腰,給白子秋和李書文鞠了一躬。
這一下。
倒是讓李書文顯得有些拘謹了。
他擺擺手道:“袁督軍不必如此。”
白子秋看著袁世凱,眼眸微微瞇起。
這家伙,不愧是能稱帝的人物,果然是能屈能伸。
他和李書文,現在都聲名未顯。
袁世凱卻能對他們卑躬屈膝,光是這份氣度,就足以超越大多數人了。
縱觀袁世凱的一生,也是頗為傳奇。
早年科舉多年,卻連秀才都考不上。
迫不得已之下,走家族關系,進了政壇。
袁世凱也充分發揮了他對局勢的把握能力。
他先是在李鴻章和吳長慶兩者之間,投靠了淮軍提督吳長慶。
正因為這個舉措,才讓他之后平定了朝鮮內亂。
并且在朝鮮獨攬大權,積累了練兵經驗。
在吳長慶失勢后,袁世凱又立馬將其踢開,投奔了李鴻章。
更妙的是。
在甲午戰爭爆發前夕,袁世凱便悄悄溜回了國。
避免了背負戰敗這口大鍋。
李鴻章由于甲午失敗,失勢在即。
于是,在失勢前,又舉薦了他很看好的袁世凱,前往小站練兵。
這也為袁世凱積累了大量人脈,并且獲取到了兵權。
此后。
無論是戊戌變法,抑或者辛亥革命。
袁世凱就好像開掛一樣,總能保全自己,并且從中獲得極大的好處。
可謂是天命之子。
只奈何,最后下了一步昏棋。
妄圖復辟稱帝。
不然,也算是一代偉人了。
白子秋開口道:“不知袁督軍留下我二人,究竟所為何事?”
袁世凱道:“剛才是我不識高人,險些錯過人才,兩位既然這么有本事,何不留在小站,大展宏圖,有了兩位加入,我的新建陸軍必定能如虎添翼。”
李書文看了眼白子秋,想知道他是如何打算的。
白子秋眼眸微閃,開口道:“我來此,本就為了報效國家,既然誤會解開,我自然也不會斤斤計較,留下來也未嘗不可。”
頓了頓。
他接著道:“不過,我的能力,卻并不適合所有人,所以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我的指導。”
袁世凱開口道:“那先生以為該當如何?”
白子秋開口道:“容我先思索幾日,再做決斷。”
“嗯,就依先生。”袁世凱笑了笑。
只要能留下來,一切好說。
他又看了看李書文:“李兄弟,就沖你剛才那槍法,說一聲神槍也不為過了,剛才我多有冒犯,還請你不計前嫌,留下來教導這些士兵,有李兄弟擔任教官,以后打起戰來,也能少死很多人。”
李書文見白子秋都應了下來,便甕聲道:“嗯,我便教教看吧。”
袁世凱見白子秋二人都答應留下,這才松了口氣,哈哈笑道:“好好,有兩位指導新兵訓練,何愁練兵不成,我這就去命人準備酒席,歡迎兩位成為我新建陸軍的教官!”
白子秋沒有多說什么。
剛才。
他見李書文差點敗給了修煉邪術的島國軍官。
心中就浮現出了一個念頭。
與其練武,不如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