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纖纖接過葉天遞來的竹簡,嶄新的竹簡,還能嗅到墨香,才書寫完不久。
身為大司空魏庸的女兒,魏纖纖有諸多可利用的資源,尋找一些絕世的指法、曲譜不在話下。
哪怕是收藏在桑海小圣賢莊里的孤本,借著魏國大司空的名頭,魏纖纖也能得到了拓本。
所以對于有關琴的書,魏纖纖自認已經看的差不多了。
“里面寫的都是有關學琴的基礎嗎?如果是的話,或許我不用看了。”
魏纖纖輕聲說道,不是自傲或是顯擺什么,她只是不想浪費兩人的時間,在魏纖纖想來葉天第一步要教的基礎應該和她了解的差不多。
在她想來,葉天琴藝再高,基礎的琴理是共同的。
葉天搖搖頭,很認真道:“是,也不是。里面的東西和你看過的不一樣,就比如宮商角徵羽雖記錄成簡譜,但沒有形成一個系統,你所了解的琴之一道有很大缺陷。”
春秋戰國是一個混亂的時代,但不可否認,這也是一個輝煌的時代,百家爭鳴。
其中,琴為諸家之樂,同樣迎來的輝煌。
《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故事、伯牙移情作《水仙操》、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鐘儀不忘故土楚國感動晉侯、孔子游列國作《幽蘭》。
先賢為琴道添磚蓋瓦的同時,也奠定了琴道根基。
魏纖纖所見所聞覺得琴之一技很完善,那怕是聞名七國的曠修都只是《高山流水》的繼承者,未曾超越先賢。
現在葉天卻說琴之一道有很大缺陷,豈不是說自己已經超越先賢?
“這話千萬別出去亂說,我看看竹簡上都寫了什么。”
魏纖纖對葉天的【自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宴會上的事情還歷歷在目,她也不確定葉天是在吹牛,還是真的在琴道上走出了新的高度。
如果葉天沒在吹牛,那么葉天對琴的認知說不定已經達到著書立傳的地步。
這是多少琴師夢寐以求的,成連、伯牙、師曠、師襄、都想為琴開辟道路,著書立派,讓琴家不再是諸子百家中不入流的存在。
曠修之名,更是想為琴道修路而取得。
可琴道艱難,多少前人努力也尚未達到成為學派的地步,類似的書畫家、房中家、煉丹家等都是如此,有諸子百家之名,卻都是不入流的存在。
要是葉天說的這番話流傳出去,將會引起七國琴師震動,甚至曠修都會親自找上門來,向其討教琴道缺陷之事。
所以魏纖纖才提醒葉天不要在外亂說。
打開竹簡,用的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字法,雖是大梁文字,但風格、寫法完全別于魏國,甚至七國都未有這樣的寫法。
堂堂正正,井然有序。常言:字如其人。魏纖纖覺得此話用著葉天身上再契合不過,字漂亮、別具一格,人亦是如此。
“琴,左手吟猱綽注,右手輕重疾徐。更有一般難說。其人須是讀書。....初難于指法,后難于曲譜,故先學減字譜,再輔以五線譜....”
開篇第一句就讓魏纖纖一震,她本身算是半個讀書人,竹簡內容立意之高已有一家學派風范。
短短不到萬字的內容,有一半說明了何為減字譜指法與五線譜,很基礎的知識,但魏纖纖前所未聞。
葉天不是達到著書立傳的境界,而是已經在為琴家著書立傳。
“這些東西...都是你想出來的?”
哪怕魏纖纖是個未入門的琴師,都能體會到這份竹簡的珍貴,若能將里面內容補充完整,足以讓琴家成為真正諸子百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