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唯一的一個緋袍官員在一眾青袍官員中間就顯得格外惹眼,杜審言他們一眼就認出正是秘書省少監,郭正一。
郭正一是他們的正管上司。
當下杜審言四個上前見禮。
那些青袍也是紛紛向杜審言他們四個見禮。
敘禮過后,杜審言便問道:“郭少監,朝中發生了什么大事嗎?”
“我也是不太清楚。”郭正一苦笑道,“今夜丑初賞完花燈,我正準備回家歇息,突然收到通傳的上諭,便趕緊過來了。”
說此一頓,郭正一又問道:“你們也是不知?”
杜審言四人也是苦笑搖頭,你一個從四品上的主官都不知內情,我們這些從六品上的屬官又從何得知?
正說話間,前方馬蹄聲響。
回頭看時,只見一個老奴牽著一匹黃驃馬緩緩而來。
馬背上騎著一位紫袍大員,須發已然花白,看著就年歲不輕了。
隋唐時期,八抬大轎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文官武將一律騎馬,實在騎不了馬,也只有肩輿或者馬車。
所謂肩輿,跟滑竿差不多。
就是兩根竹竿中間綁一把躺椅,如此而已。
“這不是薛總管嗎?”杜審言愕然道,“他不是被流放象州了嗎?”
郭正一道:“國難思良將,因北境多事,故而天后又想起薛總管了。”
“薛總管也是怪不容易的。”李嶠嘆道,“一把年紀了還要為國征戰,此次出征,怕是真就要馬革裹尸。”
郭正一道:“這何嘗不也是一種幸運呢?”
說話之間,又有一個年輕的紫袍大員到來。
這個紫袍大員卻是秘書省的主官,秘書監武承嗣。
只不過武承嗣并沒有跟郭正一他們站在一起等候,他跟之前趕到的薛仁貴一樣,直接進了待漏院等候。
三品以上大員不用在寒風中等候。
不消多時,聚集在丹鳳門前廣場上的官員就已經超過萬數。
永淳年間,長安城的常住人口已經超過百萬之眾,九品以上官員數量也超萬人,如果算上流外的吏員,更有三萬之眾!
五更三點,承天門上的晨鼓終于敲響,新的一天正式開始。
三百聲鼓點響過,太極宮、大明宮的各座宮門便次第打開。
這個時候,等候在丹鳳門外的官員早已經按照品級排好隊。
監門衛的武士也已經把官員名冊捧出,按照品級逐一唱名,名冊上除了官員的姓名及籍貫之外,還有簡單的外形描述。
驗過魚符后還要進行搜身,確定沒有私藏兵刃才可以放行。
進了丹鳳門后就是巨大的含元殿廣場,一條龍首渠從廣場上蜿蜒流過,將偌大的廣場從中間一分為二。
火燎遍地,將整個廣場照得亮如白晝。
恢弘的含元殿就建在廣場北的三層平臺上。
這個時候,每層平臺都已經站了不少宦官。
這些宦官叫典儀,在他身邊還有若干贊者,就是個喊話的。
各級官員又按品級依次走上三層平臺,八九品的青袍只能站在第一層,六七品的綠袍可以站到第二層,四五品的緋袍就可以站到第三層,但是也只能站在殿門外,只有從三品以上的大員、皇子以及各國使節才能進入大殿。
注1:古時候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