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劉思立也道,“鼓聲一響,就都知道望樓是在傳訊,大理寺的內奸和幕后之人還會傻乎乎的上當嗎?”
裴紹卿微微一笑,又道:“那就不敲鼓好了。”
“不敲鼓?”韋承慶道,“不敲鼓怎么傳訊?”
“傳訊的辦法多了,何止敲鼓一樣。”裴紹卿道。
狄仁杰道:“看來裴司丞胸中已有定策,不妨說來聽聽?”
“用燈籠。”裴紹卿說道,“上元節才過去沒幾天,東西兩市乃至各個里坊的燈籠鋪一定還有大量燈籠。”
“可著人大量采購紅、黃、綠三色燈籠。”
一邊說話,裴紹卿一邊走到狄仁杰案前,拿起毛筆就畫。
“你們看,如果將一組三色燈籠串起來,可以有六種不同組合。”
“自上而下分別是紅綠黃、紅黃綠、綠紅黃、綠黃紅、黃紅綠、黃綠紅。”
“而如果是兩組三色燈籠并列放置,就能有三十六種不同組合,而如果將三組三色燈籠并列放置,就是兩百一十六種不同組合。”
說到這又問狄仁杰道:“狄寺正,長安有多少座望樓?”
狄仁杰不假思索的道:“長安城內共有一百八十座望樓。”
“夠用了。”裴紹卿道,“足夠給每一座望樓分配一個燈籠組合還有富余。”
“然后在這三組燈籠的上下左右四個方位懸掛一盞單獨的燈籠,上為北,下為南,左為西,右為東,如此就可以在望樓之間實現準確的方位傳遞。”
“比如內應到了永興坊東,就掛出永興坊的燈籠組合,再在三組燈籠的右側單獨懸掛一盞大紅燈籠,即可以將信息準確傳遞給下一望樓。”
頓了頓,裴紹卿又笑著說:“此事操作起來并不復雜,只需要做出一張‘一目了然’的對照圖表并分發給每一座望樓,然后稍加講解便可以辦成。”
“天才!”劉思立忍不住擊節贊道,“這真是天才的想法!”
狄仁杰也是動容道:“等此案過后,我一定會上奏天后為裴司丞你請功。”
劉思立緊接著說道:“狄寺正別忘了替我署名,我也要聯名具奏替裴司丞請功,此一創舉于長安城的治安大有裨益。”
韋承慶道:“我也要署名。”
裴紹卿道:“過獎了,下官愧不敢當。”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狄仁杰又道,“燈籠傳訊與鼓聲傳訊的原理其實差不多,都只能傳遞方位訊息。”
“如果是行兇的賊人,望樓上的武侯很容易就能夠辯認。”
“但是從大理寺出去報信的內應又該如何辯認?燈籠傳訊又沒有辦法將此人的樣貌也一并加以描述。”
“辦法其實還是有的。”裴紹卿說道,“可以將三色燈籠改成四色甚至五色組合,組數也可以增加到四組甚至五組。”
“如此完全可以實現復雜的望樓傳訊。”
“傳遞賊人大概樣貌也不是什么難事。”
“不過現在是辦不到,因為時間太緊。”
“武侯學習這么復雜的傳訊需要時間。”
“咦是啊。”劉思立,“這又該怎么辦?”
“其實也好辦。”狄仁杰略一沉吟說道,“保證街上只有內應一人就可以了。”
“這怎么可能……”劉思立話沒說完,忽然就反應過來,又說道,“你是說等到暮鼓敲響、坊門關閉之后再放出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