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仿佛也是終于回過神來,說道:“劉閣老,朝堂離不開你哪。”
劉仁軌誠懇的道:“太后,老臣年事已高,精力早已經是不比從前,還請太后看在老臣為了大唐鞠躬盡瘁多年的份上,放老臣還鄉吧。”
“閣老,你這……”武則天頓時間無言以對。
這時候,裴炎說道:“太后,按年齡,劉閣老也確實該頤養天年了。”
“好吧。”武則天嘆息一聲,又說道,“都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劉閣老都八十多了,再讓你留在朝堂為大唐做事,的確是不近人情。”
頓了頓,武則天又道:“不過,劉閣老為大唐兢兢業業多年,勞苦功高,既便致仕也該有一等禮遇,不知劉閣老可有要求?”
“要求?”劉仁軌道,“老夫并無所求。”
“這怎么能行。”武則天怫然道,“朝廷若毫無表示,豈非寒了天下人心?”
劉仁軌想了想,說道:“太后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老臣便抖膽提一個要求吧。”
說到這里一頓,又道:“裴司丞不是準備刊印秘閣藏書中的經史子集么?老臣想要以個人出資購買一千冊,然后免費贈送給國子監中的寒門子弟。”
“啊?”聽到這,不光是裴炎,岑長倩他們也愣在那里。
劉仁軌又對劉祎之道:“劉祭酒,國子監中有寒門子弟一千余人,老臣購買一千冊經史子集,差不多也可以分到人手一冊。”
“不過唯獨一樣,這一千冊經史子集不準帶走。”
“寒門子弟無論考取還是肆業,都不允許帶走經史子集。”
“這一千冊經史子集需留給后續考學的寒門子弟,這是老臣贈送給國子監寒門子弟的一份禮物,也算是老臣為大唐盡最后一份心。”
劉祎之便正了正衣冠,行了個稽首大禮。
“下官謹代國子監全體寒門學子,謝閣老饋贈!”
“不必謝。”劉仁軌道,“老夫也是寒門出身,深知寒門之苦,所以不希望國子監的寒門子弟重蹈覆轍。”
“謝閣老。”
劉祎之再稽首。
裴炎忍不住跟崔知溫、李義琰交換一下眼神。
按他們的本意,肯定是不希望劉仁軌這么做。
國子監兩千多男學生,真有一千多寒門子弟。
這一千多寒門子弟的課業之所以不如世家子弟,就是因為受制于借不到書,幾乎沒有世家高門愿意借書給他們讀。
既便是借,也只肯借很短的時間。
因為紙貴,寒門子弟又抄不起書。
所以寒門子弟想讀書,一靠聽講,二就是死記。
但是這樣讀書,怎可能讀得過有書的世家子弟?
但如果劉仁軌買一千冊經史子集,贈送給他們,結果就不一樣了。
那些寒門子弟都是肯下死力氣的,如果有了書,世家子弟根本讀不過他們,這樣的話等到明年的春闈,寒門子弟的錄取比例定會大大提高。
這樣一來,世家子弟考中的概率就大大減低了。
這怎么行?這不是嚴重損害了世家高門的利益?
裴炎下意識的就想反對,但是轉念一想卻又忍住了。
因為劉仁軌告老還鄉后,他就成了唯一的輔政大臣。
到時候再改回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