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時機差不多,便說道:“諸位可曾聽說,朝中已然發生一件大事?”
一聽說朝中發生大事,眾人的注意力便立刻被吸引到駱賓王身上,李敬業也揮手示意正在彈琵琶的胡姬退下休息。
太府卿韋弘敏便說道:“駱學士所說的大事,是劉閣老乞骸骨吧?”
“劉閣老乞骸骨了嗎?”
“太后不能同意吧?”
“劉閣老年事已高,也該回鄉頤養天年了。”
“不行啊,眼下正值多事之秋,朝堂離不開劉閣老哪。”
聽到這話,亭中的官員、才子以及姑娘便竊竊私語起來。
“非也,我所說的大事,并非劉閣老致仕。”駱賓王一擺手說道,“劉閣老功績雖高,但大唐朝政也并非是離開他就不轉了。”
“我說的大事,乃是經史子集。”
“劉閣老刊印了一千套經史子集,”
“免費贈送給國子監中的寒門子弟!”
這一席話,猶如一滴水滴進了油鍋中。
在場的官員、世家代表以及姑娘一下就炸了。
“此事當真?”鄭氏家主大聲道,“不可能吧?”
又有杜氏家主問韋弘敏:“韋少府,此事是真是假?”
“真有此事。”韋弘敏嘆息了一聲,又道,“劉閣老確實個人出錢,托守捉司刊印了一千套的經史子集,也確實要免費贈送給國子監的寒門子弟。”
“不知道諸公想過沒有,劉閣老此舉實是非同小可。”
駱賓王道:“世家子弟因為打小錦衣玉食,鮮少能下苦功夫讀書,而寒門子弟因為出身貧寒別無出路,唯有下死力氣讀書方能有機會出人投地,所以在同等條件下,世家子弟是無論如何也讀不過寒門子弟的。”
“那么諸位不妨想一想。”
“下一科,將會有多少寒門子弟考中進士或明經科?”
“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朝堂之下又會有多少寒門出身的官員甚至宰相?”
“那么這些官員或者宰相當政之后,會不會全力以赴扶持更多寒門學子?”
“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屬于我們寒門子弟的時代已經來臨了!屬于世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三十年,最多五十年!”
“天下將再無世家高門!”
亭中又是嗡的一聲炸開了。
因為在場的世家家主覺得,駱賓王說的好有道理。
一直以來,他們這些世家高門之所以能長盛不衰,靠的就是壟斷了書籍,壟斷了整個官場的晉身之階。
而一旦這個壟斷遭到打破,
再加上太后極力推崇科舉,
那么屬于世家的時代就真要一去不返。
不行,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