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裴忠叉手應喏。
……
次日,思政殿宰相議政。
劉仁軌將裴炎的辭疏遞交給武則天,叉手說道:“太后,傷筋動骨一百日,裴閣老短時間內已然是無法上朝,然而政事不可廢。”
“臣請暫罷裴閣老政事,另擇賢臣補入政事堂。”
話音剛落,岑長倩便道:“太后,臣以為不妥當。”
崔知溫、李義琰還有魏玄同臉上便露出膩味之色。
干嗎呢?這樣唱雙簧很有意思嗎?哄三歲小孩呢?
武則天輕哦了聲,問道:“岑侍郎,此事有何不妥?”
岑長倩道:“劉閣老仁義,不欲落井下石,但是臣以為裴閣老惡意阻撓劉閣老向寒門子弟贈書之義舉,有阻斷及打壓寒門子弟之嫌疑,而且此事被揭穿之后,御史臺的御史言官以及京中官員對此也是議論紛紛。”
“所以呢?”武則天問道,“你想要說什么?”
岑長倩道:“臣以為裴閣老不僅要罷政事,中書令之職也不應保留。”
話音剛落,郭待封、郭正一還有劉祎之便同時出列,叉手說道:“臣等附議。”
武則天問崔知溫道:“崔閣老,你以為呢?”
“這個……”崔知溫頓時語塞。
心里卻道,太后你不能不要這樣?
你明知道我想接替中書令的位置,但我現在是侍中,這種話不好主動說的呀,我要是主動提出了這茬,這張老臉還要不要了?
“既然崔閣老有異議,此事還是以后再說。”
武則天哂然一笑又道:“先讓裴閣老罷政事。”
“太后英明。”劉仁軌心下便不由得微微一凜。
心下太后還是老辣,已然深知制衡之術的精髓。
不過,太后還是過于一廂情愿了,此歷了此事,裴炎是絕無可能再你所用了,你還想借裴炎來制衡老夫,卻是注定會落空的。
武則天此時卻是志得意滿,給劉祎之使個眼色。
劉祎之會意,當即叉手說:“太后,吏部武尚書上了奏疏,請求立武氏七廟,并且追封祖上為王。”
“這可以嗎?”
武則天問道:“幾位閣老的意思呢?”
劉仁軌默然,他雖與武則天政見不合,但是在這件事情上,卻是不持立場的。
非要說的話,劉仁軌其實是傾向于認可武則天,因為武則天對寒門更加友善,而且從她最近的舉措來看,也的確是在提拔寒門出身的官員,并且還在努力打破世家子弟對權務的壟斷,努力打通寒門子弟的向上晉升之路。
劉仁軌沉默,岑長倩三人便也沉默。
崔知溫便只能出班反駁道:“太后,臣以為不妥。”
“敢問崔閣老。”劉祎之道,“太后與先帝并稱二圣,地位一般無二,立武氏七廟并追封武氏祖上為王,又有何不妥?”
崔知溫沒有理會劉祎子,對武則天說道:“太后難道忘了呂后的教訓?”
“呂后怎可與太后相提并論?”劉祎之哂然一笑說,“再說呂后封的諸王是活著的呂氏子弟,而太后只是追封先人為王。”
“此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