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匪舒、劉祎之、元萬頃等人便心頭一動。
邸報自從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但一直都是地方郡縣發行給朝廷看,朝廷卻從來只下發詔令及敕書,從來就沒有動過也辦邸報的念頭。
但是經裴紹卿這么一說,他們才發現這主意還挺好。
這就跟捅破窗戶紙似的,沒捅破之前誰都意識不到,可一旦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此法甚好。”
裴匪舒說道:“還可以把朝廷的詔令、敕書的發行也一并承接過來,如此地方州縣就必須得向報社征訂,邸報就不愁沒有人買了。”
“不只是地方上的州縣。”劉祎之道,“京中的各個部寺臺也得訂購。”
“不只是京中的部寺臺。”裴紹卿道,“還有京中的勛貴及世家高門,他們也一樣會很樂意訂購一份邸報。”
“這是為何?”
元萬頃不解道:“京中勛貴和世家高門為何為訂購邸報?”
“因為邸報上的內容包羅萬象,肯定會有他們感興趣的。”裴紹卿道,“比如說話本小說還有春宮繪本啥的,肯定會有很多人喜歡。”
“此事不可行。”元萬頃搖頭道,“有損體面。”
劉祎之也說道:“是啊,如果在邸報上面刊載話本小說或者春宮繪本,政事堂的宰相肯定會極力反對此事。”
“我只是打一個比方,并不一定非得刊載話本小說和春宮繪本,我們還可以替東市、西市乃至南市商家刊登廣告。”說此一頓,裴紹卿又道,“再說政事堂不是還有老劉你在么,想辦法促成此事就是。”
“紹卿你太高看我了。”
劉祎之苦笑道:“我才剛進政事堂沒幾天,政事堂上哪有我說話的分。”
“劉閣老那里我去想辦法。”裴紹卿道:“但是這個話題得由你來提。”
“只是提議題當然沒問題。”劉祎之道,“但如果沒有劉閣老的支持,我是不敢保證這個提議能夠獲得通過。”
說此一頓又道:“如果這個提議通過了,報社歸到哪里?”
“當然是也只能是翰林院。”裴紹卿道,“這么重要的一個輿論機構,絕對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人手里才行。”
元萬頃等幾個北門學士頓時怦然心動。
因為翰林院一直以來都是個清水衙門,幾乎沒什么進項。
雖然說自從有了守捉司后,堂廚的問題是已經得到解決,但是翰林學士和吏員們的日子過得還是比較清苦。
所以,如果有了一家報社就不一樣了。
這家報社的收益可是歸翰林院支配的。
他們可以將報社的收益拿來發放福利。
裴紹卿又說道:“印刷局馬上就要搬到南市,這樣一來,印刷局的院子就空出來了,正好可以拿來當報社。”
“可以在翰林院下面成立一個邸報司。”
“專門管理邸報的征稿、編排及發行。”
報紙,是裴紹卿整個商業帝國中的重要一環。
因為,好酒也怕巷子深,如果沒有報紙作為媒介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信息擴散出去,商品的流通速度就會變得很慢。
廣告,是增加商品流通的最大的利器!
要想搞活大唐商品經濟,沒有報紙是不行的!
“成。”劉祎之道,“明天我就會在政事堂上提出來。”
說此一頓,劉祎之又道:“不過,劉閣老那邊……”
“劉閣老那邊我會去說。”裴紹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