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取法于“殊途同歸”四個字。
借此法為橋梁,能夠將不同種類的實行大道,擬象歸一。或甲歸于乙,或乙歸于甲,在同一種范式下分出勝負。
但是孔陸觀望一界,卻發現青冥大世界中,煉制“殊途寶丹”的一味真藥,數量幾微,已然瀕臨滅絕。
本來這不是難事。
以孔陸的修為,無論是自別界中運來,還是使大法力更易青冥大世界中物性,都能輕易解決。
但孔陸大道尊忽然心有所感,以為青冥大世界中事,當以其自身規律運轉為上。
他只將上乘道術和太質之氣運來,除此之外,不染纖塵。
所以,才形成今日局面。
這一層密奧,唯有神域大能以及和神域關系甚深的冥心四重境修士,方才了然。
澹臺洵道途中,曾遇見一位有緣人。
此人與他亦敵亦友,羈絆極深。
二人早已約定,將來在道術之上,分個高下。
只可惜,此人浸淫于他所奉行之“道”中,對于仙武斗法之路的用心,不若澹臺洵為深。所以,二人只較量道基,并不能比拼斗法斗戰。
因為所奉行之道截然不同的緣故,所以澹臺洵半是機緣巧合,半是用心訪求,終于得了一枚“殊途寶丹”。
不想,竟用在今日。
楚寧上陣之后,峰回路轉。
三元六御圖,固若金湯。
按理說只需要捱到人元境大能趕來救場,此事就算大局已定;但是此時的楚寧,卻有一個念頭,不可遏制的升起。
今日之前,楚寧對于陣道的了解,僅限于煉制“回味丹”之前,為了掩人耳目,隨意搜羅回洞府的陣道典籍,隨意翻閱過幾部。
此時此刻,棋局既然不耗費心力,楚寧也嘗試窺看陣道之理的運行。
但是,略略觀望一陣之后,楚寧卻驚異的發現。
似乎……
不難?
迎敵應變之陣,其實推算的過程并不算復雜,只需要用到最基礎的易理知識,與前世周易之道相通。以修道人“入定”之后強大的心算能力,很快就能推演出來。不過是將神通來力之種屬拆解出來,歸經于兩道陣盤之上對應的天干地支刻度。楚寧只稍看了一陣,便捕捉到了規律。
難題在于,進入“入定”推演的時機。
若是等到耳目搜集的“素材”完全準確——體現于所見,便是眼前那七色線條完全凝固——此時再加以推演,準確是準確了,但是動作勢必要慢上半拍,陣不成陣。
所以,非得在敵手出手的一瞬,“截取”一個瞬間,將其作為入定推演的材料。
可若是敵手之神通變化無方,你這“截取”過早,呈現之象紛紜未定;而你早已進入“入定”之中,便杜絕了一切外在感知,那便成了刻舟求劍。
所以,這一份道心感應之幽玄,時機上的恰到好處,正是陣法中難之又難的部分。
方才戰局之中。
李元方等四人,完全不需要“入定”推算,只需要套用“公式”便可。所以,他們可以等候自己完全“看準”了,再果斷撥陣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