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不少東西去蜀南城賣了,其他一些東西,都是準備換給山民們的。
看方雷已經對這買賣很熟練了,時姜便讓方雷以后負責去江南那邊販賣貨物。
途中如何收賣貨物,有之前時姜的演示過,方雷也大致心中有數。
不過,重點還是曹劍這邊,已經建好了窯洞,派了人在窯洞里開始做陶瓷。
主要做一些家中日常所用的,也不用太過精美。
沒想到,第一批做出來的陶瓷,被山民看中,換了大批的山貨回來。
甚至有些人沒買到,還預定了下一批。
出乎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畢竟山民在山中,很難遇到販賣這種陶瓷的。
就算有賣,也大多數在蜀南城中。
許多山民因為被山下的人騙過,除了一些必需品,都不愿意進蜀南城里買東西。
時姜他們會被山民們接受,也是因為上次買了必需品,跟他們換山貨時,沒有壓價的緣故。
經過這兩次的交易,山民對時姜他們派去換貨的人,放心了許多,提出的需求也多了起來。
而莊子下面的農戶們,把番薯苗插桿種下,經過了四個月的時間,終于可以收成了。
對于這個新主家要求種的東西,下面佃田的農戶們,心中都很是不安。
覺得就靠那么細細的一根苗,能種出來的東西并不抱什么希望。
不過,那番薯苗蔓延開來的藤上的梗,被主家吩咐掰下來,撕去皮后清炒,很是爽口。
因為蔓藤上的番薯梗實在太多,時姜還吩咐他們把番薯藤全部剪下來后,然后把梗摘下來腌起來。
這樣的話,就算到了冬天,這也能當一道菜吃。
至于那些藤和葉子,被切碎了,堆放在窯洞里燒制出來的大缸里,用來喂莊子里養的豬。
番薯的藤蔓被剪干凈,又腌制了十幾缸的番薯梗后,時姜讓大家伙一起開挖地里的番薯。
一壟壟光禿禿的地里,在時姜的指導下,一鋤頭下去,只見那原本插桿的下面,比男人拳頭還大的番薯,鼓鼓囊囊的掛了一大串。
每根藤蔓下,都能挖出數十個番薯來。
等到一畝地挖完,籮筐不知道用了幾筐。
即便莊子里那些佃田的農戶不知道這泥疙瘩味道咋樣,可一畝地能出產出這么多,所有人的臉上,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來。
之前主家可是說了,這些番薯,他們也是能留下四成的。
只要不拿出去賣,自家吃就行。
對于他們來講,好不好吃另說,只要能吃飽肚子,早些年的時候,樹皮草根都啃過,更何況是這樣的泥疙瘩。
還有那叫馬鈴薯的泥蛋蛋,也是一個下面一大串,雖然比番薯小上那么一點,可也不老少。
時姜沒想到,番薯和馬鈴薯在這里的地里居然能大豐收,也有可能是跟她百納袋里這些番薯和馬鈴薯都是后世改良過的種子也有關系。
番薯一畝地足有三千斤,馬鈴薯一畝地有四千多斤。
佃田的每家農戶都各種了差不多一畝左右的地,也就是說,他們能分到一千兩百斤的番薯和一千六百斤的馬鈴薯。
時姜怕他們不會做,喊了農戶們過來,當著大家伙的面,把番薯和馬鈴薯清洗干凈,然后直接扔到道場上的大鍋里,放滿了水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