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時間一長,有心的人自然能打聽到具體情況,很多人就會趁機的離開這邊鎮上,去市區里尋找更好的機會。
惹得這邊鎮上,除了老幼,很少能有青壯年了。
在李保來的眼中,不過才四十來歲的時家夫妻和將將二十的時姜,正是青壯年的代表啊!
樂呵呵的帶著時家三口,在鎮上繞了一圈。
時姜直接在南邊的一個別墅小區里要了一幢別墅房,那幢房子院子里頭,還種著好幾顆果樹。
橘子,石榴還有冬棗樹,三棵樹的中間是一塊種菜用的地,被攏成三四攏的模樣,看樣子是主人家平時自己種點蔬菜自家吃用的。
主要是這家房子屋頂處有玻璃暖房,在時姜眼中看來,可以種更多的菜。
把別墅房子的鑰匙給了時家后,又跟時父交代了明天一早去哪里領取工具,然后上工的時間,李保來就樂呵呵的離開了。
一家人打開門,仔細查看了一下樓上樓下,時母第一時間就是去廚房間,發現煤氣還能使用,不過糧食什么的,一點都沒有。
放調味品的盒子里,倒是東西挺齊全的,并沒有被收走,可能收東西的人嫌棄這東西都倒進盒子里了,不方便帶走。
聽到時母高興的說這事,時姜卻是暗中嘆了口氣。
因為這是才開始,這才過了三四天的時間罷了,等再過一個月后,恐怕每個空房間里的東西都會被收刮的干干凈凈,連一顆鹽粒子都不會留下的。
一家人把房間上下這幾天因為沒人在,留下的浮塵全都給打掃干凈了。
時姜從百納袋里拿出新的床單還有被子,時母也給拆了面,放在洗衣機里清洗。
因為鎮上人口銳減的緣故,使用電量一下降下來,所以,這鎮上居然還能用電。
不過,再過一段時間,恐怕電就不會供應了。
雖說她空間里也不是沒有發電機,但是,東西哪有嫌少的。
最主要是自家當著李保來的面,帶的東西就這些,若是不趁機弄點回來,別人怎么看突然出現自己家中的東西?
所以,趁這幾天,時姜準備去到處看看,哪里還有發電機。
能撿就撿,不能撿就用物資換。
現在這鎮上空房子那么多,她還能去那些房子里撿撿漏,不拘什么,就像時母說的那些散裝在調味料盒子里的,也完全可以收刮回來,積少成多。
到了晚上,時姜吃著時母煮的飯菜,眼淚都差點流了下來。
自己這幾天在路上,天天就是煮的粥,終于能吃上一頓家常菜了。
第二天一早,時父去了李保來指定的地點去拿工具上工,時姜就在鎮上到處的逛逛,時母就在家里,收拾那院子里已經光溜溜的地,拿著時姜給的蔬菜種子,心里規劃著種哪幾樣東西。
還有那屋頂上的玻璃房里,時母也準備弄起來,全部做水培蔬菜,比如空心菜這種,容易生長,掐了還能再長的綠色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