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東西越多,家里也就越不缺她一口吃的。
而且,無論老爺夫人還是小姐,心腸都是極好的。
這些牲口到最后,恐怕至少有一半能進家里這幾個人的嘴。
她自然也算是這家里的一份子,有份能吃到。
所以,多養一些,她也能多吃一點。
看著沈婆子那晶晶亮的眼神,時父就想到了對方的食量,嘴角不由的抽了抽。
“行吧,那就去多抓兩頭豬來,至于雞鴨,讓沈婆子看著辦就行。”
等養多了雞鴨,到時就隔幾天殺只雞給妻子女兒補補身體也好的。
反正,現在不愁沒糧食喂這些牲口。
沈婆子聽了,連忙哎了一聲,把這活給攔去了。
村子里有人專門幫人孵蛋的,每次給三文錢或者三個雞蛋就行。
一般來說,成功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相當于給對方十三個雞蛋,對方給你七只小雞。
若是你問對方買小雞的話,那就是兩文錢一只。
對于窮人來講,一文錢都恨不得掰成兩文用,當然能省一文是一文了。
到了糧食收成的那天,時父直接喊了蔡大叔一家去幫忙收。
果然不出時姜所料,三畝地里的產出,一畝才一石都不到的量。
就這,每畝還得上繳二斗的粟,折算成錢就是二百四十個大錢。
除了這個,每戶還得納絹布二匹。
若是沒有絹布,也沒關系,那就換算成一千五百個大錢繳納,那也是可以的。
等于是全都要用銀子繳納的話,時家一年的賦稅得要一千七百四十個銅錢。
可要是全靠地里那點產量,一年下來,把賦稅繳了后,剩下的只能勒緊肚皮過日子了。
就這賦稅,都算是輕的了。
還沒算上其他的苛捐雜稅,算上的話,一年下來,沒有個二三兩銀子,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說,古時候的農民一年到頭來,想吃個飽飯,比登天還難。
時姜看著那點糧食,長嘆了口氣,付了蔡家的工錢后,到沒有直接說用錢抵賦稅了。
粟這玩意,也就偶爾吃吃那是行的。
若是天天讓她吃這個,她可受不了。
所以,糧食該交的賦稅,一斗都不少。
到是那絹布,他們家又沒人會織布,自然只能用錢來換算了。
在村長上門來收賦稅時,時家安安靜靜的把該交的都交了。
可到了吳家時,不光把門給砸了才進的吳家,而且吳家別說絹布銀子,就連那糧食也半分沒有。
氣得村長吹胡子瞪眼的,直接就把吳鴻洋給捆了起來。
說要是不拿出銀子來,就送吳鴻洋去服勞役抵稅。
寧氏沒想到自家老爺會被抓,哭哭啼啼之后,沒辦法,匆匆的給自己的嫡女吳迎雪在縣里找個富戶,送去做了小妾,換了二十兩的銀子回來。
有了這筆錢,這才把吳鴻洋給贖了回來。
時姜簡直無語,就吳鴻洋這樣的只要面子不要子女,又掙不到半個銅錢,又不下地干活的老頭,還花銀子贖他回來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