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問題來了。夏雨的顏值、身高都不行。
其他人要么檔期不夠,要么檔期夠的,也不愿前來為黃三石作配。
要知道同時期的明星,一位為另一位作配,那就意味著承認自己不如對方。
甚至哪怕是在流量時代,你見過歸國四子在綜藝里團聚的,可你見過他們在一部戲里一起出現么?
綜藝里面只要出鏡,就算鏡頭不多,也可以找節目組背鍋。
可影視劇里卻是實打實的番位之爭。
番位對于藝人很重要!
現實因為某些原因,所以無法如同娛樂小說中那樣制定藝人的咖位。
這就導致藝人往往十分模糊。
有人出演了一部現象級作品,又有人因為某部戲大火,在沒有數據化輔助的現實之中,又如何界定某位藝人在先,某位藝人在后呢?
自然也就運用到了番位。
所謂的番位,就是劇集演員的排序。
番位越發靠前,那么這名藝人的資歷也就越高,咖位也就越高。
當然,這只是對于普通藝人而言。
對于一些特殊藝人來說,他們的番位永遠都是第一位,就比如香江的雙周一成,內地的辰道明等。
在非流量時代,經常會出現一些藝人在出演某部戲的配角的時候意外爆紅,但是出演主角的時候卻往往泯然眾人。
但是到了流量時代,一切以數據為主。
雖說這些數據只是一種模糊的算法,但這種數據卻也真正的體現出一名演員的火爆真實與否。
這也就導致數據作假逐漸被市場淘汰。
因為火爆是真的火爆,扛不住劇,自然遭到市場的淘汰。
所以哪怕一開始還的確有一些劇集幕后作假,但隨著觀眾的觀看水準不斷提高,粉絲也變得更加理智,一些劇集也就逐漸褪去了昔日的光環,徹底變成了貨真價實的作品。
在黃三石的勸說下,方默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一方面當然是因為這是一個結交黃三石的良好途徑。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分。
很多人都認為,在藝校上學期間,跑出去拍戲是沒有學分的。
但其實這一點也不對。
作為學校,學生就業問題自然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哪怕是作為藝術類院校的北影,也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順利成為知名藝人的。
所以在學校內,是有著一套隱藏的學分獲得的。
這份獲得,就是出去拍戲。
只要拍攝一部作品,就會獲得一定的學分。
當然,這個學分不會太多。
如果你指望著天天拍戲就有足夠的學分,只會掛到你懷疑人生。
而且這也只是作為主科才獲得的學分,一些輔助科目,還是需要認真學習才能夠得到學分的。
《人間四月天》屬于官方任務。
在北影那邊的學分加成是很高的。
而之所以現在才知道這一點,是因為方默之前并不是主演。
什么是主演?
男女主角,男女配角。
任何一部戲,都是由這四個人拓展而來的。
換句話說,只要能夠擔任這四個角色其中之一,就有一定的學分獲得。
但這個比例很低,普通劇集的配角也就0.5分左右。
主角也才1分。
而且還是一個學期固定一分到兩分的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