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后邊有個小荒山,大概有一千來畝地,上邊因為灌溉不便,而且土質不太適合種莊稼,所以也就零零散散的有幾塊個人開辟的耕地,其他都是些荒山。
這兩年,櫻桃、葡萄一類的采摘產業,也就剛興起,還沒有大火起來,加上他們村里還有附近的人,大多數都是靠海吃海,所以也沒人想過要包下這個山頭來,就那么一直荒著。
前世,下去幾年,一個外地老板看中了他們村后的這個荒山,一年十萬承包下來,包了五十年。
然后就在這荒山上種櫻桃、葡萄、草莓,又建了個度假村,也不知是土質的問題還是人家就是種的好,總之是這里的櫻桃、葡萄、草莓,都特別好吃,每年一到采摘季節,跑到這里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
正好那山頭就挨著大海,采摘完了,去海里趕個海,回來再在度假村里吃個農家宴,住一晚上,游客玩的不亦樂乎,那老板也賺的盆滿缽滿。
而且,這個采摘園也極大的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又下去幾年,當地如雨后竹筍般冒出了數百個采摘園,政府那邊更是搞了個采摘趕海節,把當地的海岸線好好規劃了一番,建成休閑度假景區,每年趕海節的時候,別說是周圍這幾個城市了,就連京城、南方那邊的一些游客,都不遠千里趕來。當地幾個村子也都合村并居,一時間,鄉村發展踏上了快車道。
而這一切,都是從那個外地老板承包荒山開始的。
雖說到他重生的時候,采摘園熱度退卻了不少,但起碼這十來年的時間,也能大賺一筆了。
這一世,李東豈能把這個發財的機會拱手讓給別人?
不過想要真正把這個荒山建設成一個遠近聞名的采摘園,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比如種植技術的問題,經營管理的問題,宣傳的問題,等等。
這些問題,二叔夠嗆能解決的。
但是,這不是還有他嘛。
李東不懂什么櫻桃、葡萄的種植技術,經營管理也一團糟,更不會宣傳,但他有錢。
只要有錢,那不懂種植技術,可以找懂的人過來指點,經營管理不行,可以找行的人過來,宣傳就更容易了,砸錢買廣告就行。
俗話說得好啊,世上無難事,只怕有錢人。
一聽他說要把村后頭那個荒山包下來,一家人都有些猶豫了。
老媽先說了句:“這能行嗎?就那個荒山頭,別的不說,澆水就是個大問題啊。”
“灌溉的問題,可以打井,咱那個荒山下邊,有地下水。”李東說道。
這倒不是他亂說的,因為那個荒山,每到下雨的時候,半山腰處就有好幾個泉眼往外冒水。
前世的那位大老板,就是在山上打了好幾眼井,加上后期政府又修了一條水渠,一舉就把水的問題解決了。
“這倒是真的,你看山上龍王灣那,不管多旱的天,那灣里的水從來沒干過。老一輩說下邊有條龍,我估計,就像小東說的,肯定是有地下水,而且還不少。包下這個山來,打幾眼井,應該沒問題。”李東老爸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