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心中已經有了想法,但是實施起來卻也不是那么容易。
看著已經開始對藍星進行拆解開采的星環,方楷決定立刻開始對下一個目標進行拆解采集。
星河行星系當中,除了藍星以外,還有好幾個天體都具有開采價值。
雖然這些天體本身就被星河文明開采了不少,但他們的科技實力還不足以將一個天體完完全全的開采。
所以這些天體也是方楷的目標。
“火種,開始對整個行星系所有具備開采條件的天體進行數據收集。”
下達命令的同時,方楷還讓火種派遣探索飛船對周圍進行詳細的探索,只要能夠發現合適的目標,等他把星河星系開采完后,就會立刻趕過去。
為了以防萬一,方楷決定建造全新的基地,同時也實驗一下從蜘蛛那里交易過來的躍遷投擲技術。
接下來可都是大動作了。
星河星系,方楷直接投放了大量的工程飛船,這些工程飛船按照既定的任務開始自己的工作。
整個星河星系排除恒星外,總共有十三個天體。
這是三個天體當中,除了藍星以外具有開采價值的有七個。并且這七個天體的巖石環帶和軌道圈都殘留著不少星河文明的建筑以及飛船。
方楷也不客氣,直接讓工程飛船將這些東西統統拆除轉化為自己所需的材料。
七個天體的星環同時動工,所需要的資源是海量的。
之前方楷遇到塔林和達加爾這兩個文明時,也沒有做過將整個行星系都開采完決定。
雖然說當整個行星系中的一個天體被拆解后會導致整個行星系的引力發生變化,但是這種變化并不會給普羅米修斯號帶來任何影響。
之所以只采集一個天體,那是因為建造龐大并且數量繁多的星環所需的資源太多,并不是所有的天體都有足夠的資源建造星環的。
一旦普通資源不夠建造星環,那么方楷就要付出不菲的能源值作為質能轉化用于建造星環。
方楷的初衷就是收集能源值,如果把能源值浪費在建造星環上,那性價比實在是太低了,甚至會導致能源值的收集總數值比最初預估的數值還低。
那就得不償失了。
畢竟一個行星系當中全部都是巖質行星的幾率實在太稀少,而氣態行星這種不以巖石或其他固體為主要成分構成的大行星,本身能夠開采的固體金屬就很稀少。
如果都開采了變成制造星環的資源,那這個氣態行星還有開采進行質能轉化的必要?
在文明的數據庫當中,那些值得開采的氣態行星,只有超巨型氣態行星才有價值。
畢竟這類氣態巨行星本身的星核就足夠龐大,甚至比一些巖質行星都要龐大。
火種都給方楷計算過,太陽系當中除了土星這個氣態行星有開采價值,連木星都不具備。
因為木星的塵埃帶太薄,可能還不足以支撐星環的建設。但是土星就不同了,足夠龐大的隕石帶星環以及數量充足的衛星。
這些都是可以轉變為建設星環的資源。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一個行星系中只要有一個合適的目標天體,就可以將其它天體統統排除在外。
但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方楷必須盡快的補充能源值,他需要足夠的能源用于跨越兩個星系群,同時在跨越星系群后,他就要開始建立自己的基地或者勢力。
這都需要充足的能源值去進行。
“指揮官,所有命令開始執行,總共八個天體目標,預計轉化能源值為百分之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