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做得也好,針腳細密,做工精細,的確是康氏的手藝。
康氏脾氣暴躁,那也是被老宅家里的冷暴力給逼的。
她素來心靈手巧,又心高氣傲,那也是有驕傲資本。
康氏當姑娘時能改織布機,又會繡花。
單純做女紅上,秦家村的女人都不如她,即便柳氏長期相處也比不上。
現在這件衣服做工好,尤其是領口袖邊密密小花,更是需要費些功夫,這套衣服至少需要花康氏五天時間才能完成。
五天時間都足夠她織兩匹布了。
另外,康氏還取出一個精致小錦盒,江團打開來一看,里面是一對珠花。
“這是你堂姐在城里買的花飾,現在城里就時興這個,小姑娘們人人都戴,看上去嬌俏可愛。”
那對珠花是珍珠打孔,再用銀絲穿綴,只是珍珠是天然淡水蚌的,小而不規則,算不得上品。
在見慣海水養殖珍珠的江團眼中,這對珠花比不上康氏親手做的衣服。
再聽到城里小姑娘人人都戴,她就更加不喜歡了。
不過這是人家的一片心意,她不能拒絕。
“多謝伯母,多謝堂姐!”江團這句感謝還是真心實意。
自己雖然不喜交際,對于別人的善意她也不拒絕。
再說跟康氏接觸這么久,她知道康氏是個愛憎分明的人,送自己這件價格不菲的衣服,肯定是紗坊的事有眉目了。
見江團收下衣服頭飾,康氏的心情也暢快不少。
越是知道這生意的好處,她越覺得虧欠了這個侄女。
康氏此時眉開眼笑道:“你堂姐說官府那邊已經走通路子,就這幾天事就要辦下來。”
辦一個開坊卷可真是一波三折,不僅女兒那邊投了錢,自己也墊付出一百兩銀子,幾乎傾盡家財,好在終于是做成了。
聽景秋說,是可以開五十人的大坊,如此一算,一天的純利潤至少都有二十兩。
自己跟景秋對分,也有十兩銀子,一個月就是一百多兩銀子。
這筆錢還不用自己動手,全是由別人替自己辛勞,讓她如何不開心。
江團把衣服小心折好,又把放珠花的盒子也放好,這才關切問道:“伯母,那以后紗坊是開在秦家村還是開在城里?”
若是開在村里,人工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就老宅的后院搭建成工棚,再從村里尋幾個婦人來。
織娘們工價每天需要三十文,十個織娘也才需要三百文,要是用一些小姑娘小孩子,工錢價格就更低了。
在這里,人工是最不值錢的存在。
有得就有失,工錢低,運輸方面就會難一些。
從萬寧鎮到秦家村雖然才五里路,可地面沒有硬化過。
真正是天晴揚灰路,下雨水泥路,偶爾走一次還能撿著好天氣,要是天天重車行走,想想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