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季稻的產量跟口感會比一季稻差,而且農活是翻倍。
但是兩季合算,一年的總收成會增加五成。
江團將預計收成給江青山和秦黑牛秦奇他們提了,又說農活要翻倍。
幾個漢子毫不遲疑就馬上答應試種。
對于農戶來說,最怕的是餓肚子,不是怕活多,更不怕累。
秦光很是惋惜。
從過年鬧流民之后,秦光的兩個兒子就對江家棉紗生意感興趣。
流民一走,他們就把家里的田轉租給秦黑牛,帶著秦武德跟梧君閣的商隊跑生意去了。
現在看著江家又換著花樣種田,秦光自己沒田種了,心中發慌,不過他對江家的田更上心,天天守在江家田邊。
村里也有了變化。
好幾家開始在地里種藥草,種藥菊,準備大做驅蚊香。
看著好田好地這樣糟蹋,秦家村里的族老們氣得跳腳,可也無可奈何。
誰也不傻,一邊是白花花的銀子,一邊是三五百斤糧食,都開始撿著邊角地種草。
看見這種情形,江團也不知道讓農戶如此快就從種植農作物,轉變到經濟作物,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其實,梨花灣的人家也早就在山坡上種艾草,野菊、薄荷之類的藥草了。
是江團給鐵頭表哥,還有舅舅們安排的,她要收購。
但像秦家村這樣直接在耕地里種,江團沒說,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稻種在溫室里慢慢發芽,靈芝孢子粉也在特制暖箱里的木屑落下根。
靈芝栽種也是分幾茬的,早茬在一月就進暖房。
等到天氣熱起來,再在百果園的涼棚下種第二茬。
除了靈芝,江團還想再配制一些按摩精油。
上次在縣城的梧君閣住了幾天,江團發現兩處梧君閣雖然是同一家字號,可經營范圍截然不同。
萬寧閣以外傷治療為主,接診的大多是周圍農戶的跌打損傷,或者是關節疼痛之類。
而鞏密閣處在縣城,富戶人家的養生病為多。
甚至為婦人治療準備的單獨小院也有三座,里面配備著女性護工,方便照顧前來就診的夫人小姐。
辛管事說過那些夫人最不好伺候,就連刮痧拔罐都嫌豆油太腥。
他做這些掙不到幾個錢,只為城里幾個大客人脈而留。
這可真是浪費了!
江團想到了現代養身館,還有五花八門的刮痧油。
只是她現在的重心還是在農田上,畢竟那才是她的專業。
而且江團不喜歡人多的地方,嫌療養院做推拿的技師聒噪也沒去過幾次。
對各種噱頭十足的精油開背開穴就了解得就更少了。
但學術有專攻,就好像自己說用板藍根制成沖泡的湯劑,萬寧的梧君閣就馬上做出各種沖劑。
鞏密的梧君閣本來就是醫館,自己同樣只需要給出思路牽出線頭,那些專業的郎中醫女就能玩出萬種花樣來。
自己只需要在那些普通豆油里加上各種精油調香就行。
青山院里,江團忙得團團轉,在她的面前,是大大小小的精油瓶子,桂花、茉莉、臘梅、青柚、樟葉、薄荷……
這一忙就到傍晚來臨。
江團剛剛把一瓶配制好的桂花油放進柜中,就聽到從村里回來的江景陽在敲門,語帶焦急:“嬌嬌,伯母要你趕快進村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