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邑父趕緊起身,前去答話,張騫和雷少鋒不懂維語,還無法與當地人進行交流。
一會,堂邑父進屋說道:
“張郎,雷少,原來現在正是葡萄成熟的季節,姑師城里在舉辦葡萄節,熱情的店家前來邀請我們,去參加他們的聚會。”
葡萄節?好像非常令人期待啊,雷少鋒充滿了興趣。
“甘父和雷少去看看吧,張騫有些累了。”
張騫興致不高,打算早點睡覺,以便明日早些起來,再去打聽大月氏的消息。
堂邑父看著雷少鋒,在等他的表態,假如對方也沒有多少興趣,那大家就集體就寢好了。
“那就有勞甘父了,雷少倒想前去看看。”
作為一名愛好美術的人,對生活所呈現的各種色彩和韻律,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究心理,雷少鋒同樣反應敏捷。
堂邑父只好陪著雷少鋒出門,店家早已等候在門外,還有幾名旅客走出了房屋,大家要一起組團前往。
沒想到這里還可以有組織有規模地開展文旅活動,這讓雷少鋒更加充滿了好奇,緊跟著堂邑父和店家的腳步而去。
夜色朦朧,姑師城里卻燈火闌珊、人聲鼎沸了,遠遠就能聽見優美的器樂聲,從前方某處傳來,人們都在向著那里集結。
雷少鋒的情緒馬上被調動起來,維族音樂有著獨特的魅力,很有感染和穿透性,音樂、舞蹈和美術等藝術形式,都是高度融合貫通的。
他對新疆地區的音樂一直比較偏愛,常常能激發自己創作的靈感,本來正在美院攻克后現代主義繪畫風格,沒想到現在回到了純粹的古典主義現場了。
這里還有很吸引人眼球的元素,便是同樣如音樂般迷人的維族女子,堪稱美艷與嫵媚,嬌柔與奔放渾然一體的化身。
情況果然如此,在一個寬闊的廣場上,已經圍攏了很多人,廣場中央燃起了三堆篝火,許多美艷的維族姑娘正圍著篝火在翩翩起舞。
悠揚的舞樂充滿了跳動的節奏,維族姑娘的舞姿隨著音樂而動,在篝火的映照下,更加顯得激情四射。
雷少鋒來到人群之中,堂邑父囑咐他緊跟著自己,要是在這里失散了,很難找到回去的道路。
雷少鋒不敢大意,他可不想成為迷失在沙漠里的一只綿羊,或者變成守望在這里的一棵千年胡楊。
緊跟堂邑父還能隨時聽到有關講解,這倒不錯,雷少鋒好奇地問道:
“樂手彈的是什么器樂?”
雷少鋒看到圍坐在一起的十幾名演奏者,他們手里正在拉一種樂器,優美回旋的伴奏就來自那里,但認不出到底是何神器。
堂邑父馬上轉頭問旁邊的店家,兩個人交頭接耳地溝通著。
原來這種可以拉奏的弦樂叫“木卡姆”,又稱西域胡琴,和撥弦樂器熱瓦甫在一起伴奏。
“木卡姆”是在西域“伊州樂”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來自漢族、中亞及西亞的音樂藝術營養,在歌詞、風格、結構等方面體現了文化多元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