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雷少鋒來對了時候,這個季節是西域廣大地區的豐收季,于闐城內又呈現出了一派節日歡慶的場面。
西域人的熱情奔放,猶如熾熱的天氣一般,他們似乎早已和大自然融為了一體,勞動與生俱來,激情也從未喪失過。
豐收是大自然的饋贈,歡慶也是向大自然的感恩和回饋。
于闐的居民仍以維吾爾族為主,也有部分回族百姓,他們雖然都信奉***教,但生活習性和教義也有很大的差別。
堂邑父繼續發揮著“先鋒”的作用,無論到了哪里,他都要第一時間開展調研和摸底,把當地的風俗和民情搞清楚。
“張郎、雷少,我們又趕上歡慶的盛會了!”
堂邑父不辱使命,興高采烈地跑回來,將他了解到的情況悉數告訴了同伴。
張騫尚在休養中,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激動,雷少鋒這次也反應平平。
堂邑父馬上收住笑容,既然他二人無動于衷,自己當然不會表現出特別的關注,一個人默默地離開房間,找店家安排晚飯去了。
現在,堂邑父在使團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即使只有三個人,十幾只駱駝的規模,想順利走出無際的大漠,也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堂邑父也有怨氣。
張騫為人耿直善良,但做事未免太過“小氣”,從不接受別國饋贈的錢財、珍寶,也不近女色,讓跟隨他的人撈不到任何好處。
堂邑父算不上真正的漢使,也不是真正的漢人,從長安出發時,他的角色就是幫助張騫出訪西域的向導而已,當然沒有張騫那樣“高大上”。
自己只想在完成任務后,可以用這一場偉大的經歷,換來武帝承諾的富貴榮華,這是他這個小人物的初衷和理想……
客棧里住的人不多,幾名漢人的出現引起了店家和城中百姓的注意。
傍晚時分,張騫三人吃過了晚飯,正準備早點歇息,有人在外面敲門。
“在下阿瓦提,很榮幸見到漢朝來的貴客!”
堂邑父打開房門,一個維族老人很有禮貌地說道。
老人身后跟著兩名年輕人,三個人顯得十分友善,張騫和雷少鋒趕緊起身相迎。
阿瓦提老人向張騫深鞠一躬,他似乎看出了張騫就是漢人中的首領。
“漢使張騫向您致敬!”
張騫馬上回禮,他雖然聽不懂對方的言語,但來者表達出了友好舉動,作為來自禮儀之邦的漢人,當然會以禮相待。
堂邑父立刻充當了翻譯官的角色,這是他最拿手的本領。
雙方坐定后,阿瓦提這才表明了來意。
“于闐城中正在舉行歡慶豐收的活動,既然友好的漢朝使者到此,便請一同參加我們的聚會吧!”
張騫稍感意外,沒想到他們的到來,會引起于闐人的注意,對方又如此熱情地相邀,沒有理由再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