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母龍愣了片刻后,整個盤龍金锏發生變化,逐漸化為了一件金色的披肩,搭在了女子的肩膀上。
小母龍是披肩上的金色龍紋,開口關心道:
“秋天到了,天氣轉涼,多加件衣裳。”
“有心了。”
“有什么心?!你堂堂上官玉堂,臉能被凍紅?當本龍神魂殘缺,腦子也殘缺了?說!到底怎么回事?”
“那只小鳳凰瞎折騰罷了。”
“她在折騰什么?讓你都覺得臉紅,難不成在自瀆?”
“我又沒看,怎么知道。”
“要不過去看看?”
“免了。”
……
------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灼煙城周邊重巒疊嶂,有數百個大小山頭,都被灼煙宗租售出去,用以給各地的煉器師落腳。
雷弘量出身自上宗天帝城,掛職灼煙宗的供奉長老,地位自然不低,所在的雷公山就在苦沱河沿岸,風水氣象極好。
作為個人修行的仙山,雷公山上人并不多,除開雷弘量和幾個親傳徒弟,其他都是過來學藝的記名弟子,也就是煉器師學徒。
不管在哪一行,學徒都是個苦哈哈職業,干最累的活兒還沒工錢,還得看師長的臉色,煉器師更是如此。
雷公山上的山莊外側,大小學徒晝夜不停的趕工煉器,時間過了子時,山莊里依舊充斥著‘叮叮哐哐’的敲擊聲,偶爾還會傳來‘炸爐’的悶響。
身著青衣的年輕修士,提著幾樣閑逛搜羅來的材料,回到了山莊。
在煉器坊里來回奔波的記名學徒,遇見了都會頷首叫一聲:
“師兄。”
青衣修士能在外面無所事事閑逛,肯定不是記名的免費苦力,而是雷弘量正兒八經的徒孫。
來到山莊內的住處后,瞧見在屋里研究材料的師父后,青衣修士開口詢問道:
“師父,我小時候剛上山,記得好像有個姓吳的師伯,后來怎么不見了?”
研究材料的中年人,是雷弘量的徒弟周琪。
聽見此言,周琪動作一頓,放下手中礦石,沉聲道:
“不好好修行,問這些事兒作甚?”
“今天遇上個散修,說起大燕那邊的傳聞……”
青衣修士把東西放下,有些惱火把今天的經歷敘述了一遍,然后道:
“我也是聽見這事兒,才想起來以前有個姓吳的師伯,師父你當時在山上,可知道……”
“外出游歷,尚未歸來。”
周琪抬手把礦石丟給徒弟:“去煉制一件兒雷公鈴,我考考你手藝如何,再不過關,就下山吧。”
!!
青衣修士臉色一白,二話不敢多說,接住礦石就跑去了煉器爐。
周琪目送徒弟離去后,眉頭才皺了起來,獨自坐在院中,輕輕摩挲著手指。
周琪很早就跟著雷弘量,還記得徒弟方才所說的事兒。
三十年前,九宗會盟,周琪去了臨淵城,和灼煙宗修士一起,挑選九宗撿剩下的好苗子。
當時在練器師切磋的地方逗留了兩個月,驚才絕艷的年輕人見了很多,但讓周琪感覺到難以置信的人只有一個。
那個人叫吳尊義。
吳尊義當時年近三十,其實不小了,比他還大兩歲;修為更是平平,從南荒出來,快三十歲才煉氣九重,放在九宗會盟的場合,連根毛都算不上。
周琪記得第一次見到吳尊義的時候,是在鐵河谷臨時聚集而成的街市上,那里有很多煉器師在收售圖譜、材料等物。
當時周琪在街上撿漏,吳尊義正和一個散修討價還價,想借閱人家的‘鬼工算’的煉器圖譜。
‘鬼工算’作用是山上人用的算盤,品階不高,使用范圍很小,材料要求也低;但其制作方法極為繁瑣,獨立活動的零件有七十二個,彼此連環相扣,每個地方都需要微雕咒文,一個有絲毫偏差就運轉不起來,對煉器師手法熟練度的要求近乎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