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一行人趕到嵩山的時候,卻已經在三日后。
原來那蒙古潰兵回到大營后,蒙古將領聽聞他們遇襲之事,深知那等以一敵百武林高手的可怕,便廣撒斥候,又備了兩個千人隊,準備圍殺李衍。
李衍雖自負能在幾千人的圍攻下殺出去——他身上那層獸將級怪獸皮毛制造的鎧甲可不是鬧著玩的。
這世界壓根沒人能夠破防。
再加上他接近入微的身法,打敗上千普通人有些困難,但殺出重圍并不困難。
但他畢竟帶著三個拖油瓶。
若真被大軍包圍,小龍女三人恐怕就要沒于大軍之中。
這損失就大了。
這三日,他一路轉轉繞繞,又殺了幾十名蒙古斥候,最后棄馬步行,給蒙古斥候產生他們已經南去的錯誤信息,方才擺脫后面的尾巴。
無人追趕,他才有閑心來到少林。
此時他的名聲已經傳到了嵩山這一塊,這名聲之中真真假假混在一起,江湖之中只傳言一身穿奇裝異服的短發俊美青年大殺蒙古騎兵,甚至有謠言聲稱,那人一人單人匹馬殺了一個萬人隊……
少林寺身為此地地頭蛇,自然知道真實信息。
但也因此更清楚李衍的實力。
少林高層產生共識,這是少林惹不起的人。
原本他們并未將這對蒙古騎兵大殺特殺的人放在心上,只道,不管這人再怎么厲害,也和少林沒有多大的關系。
但誰知,僧在寺中坐,客不請自來。
李衍身為現代人,相對這這一方世界的古人,特征極為明顯,少林寺方丈只是一眼便認出李衍便是傳聞之中的那人,見李衍上山,少林寺主持當即便面色發苦。
少林方丈一邊親自迎接李衍,一邊讓達摩院武僧準備。
他卻是想著,若是起了沖突,便合著整寺幾百僧人一同出手,大不了拼個魚死網破。
心中確實十分沒有底氣,只想著靠人多勢眾取優。
這也不怪當今的少林方丈,實在是當今時代少林太過式微。
少林北宋時期還算興旺,當年的少林方丈玄慈還能成為武林之中的帶頭大哥。
但自靖康之變后,嵩山附近民生凋零,善男信女再無財貨供養,連少室山下的佃戶都少了七八成,沒有供養,少林尋常僧人都少了許多。
最重要的是,練武的人吃的都多。
尋常人吃肉可以補充不少營養,少林僧人只能吃素,為了保證充足的營養,他們每人吃的糧食更多。
沒有足夠的供養,少林便不可能有太多武僧,沒有足夠基數的武僧,也就不會誕生資質較好的天才,沒有天才,過個幾十年,自然也就沒有強者了。
如此惡性循環數十年后,少林哪有不衰落的道理。
數十年前,區區一個火工頭陀的叛亂便導致少林元氣大傷。
蒙金交戰之后,中原大地愈加荒涼,少林也越發式微。
此代少林方丈親身經歷過火工頭陀叛亂事件,親眼目睹少林的分裂與衰落,因上一代高僧之中最強的兩位一死,一出走,這一代弟子又被火工頭陀廢了不少,少林哪還有和如此高手交惡的本錢?
幸好雙方并未起什么沖突。
李衍所求的不過是九陽真經,現在少林之中除了小和尚覺遠,其余人都不知道那楞伽經竟然還藏有堪比易筋經的九陽神功。